“列位大人少安毋躁,本督有个主意。”刘子光高声喝道,众人停止争论把目光投向他。
“在座的都是故孙阁老的门生,师徒情同父子,而孙公子作为阁老的嫡孙,正好是众位的子侄辈,小伙子孤身前来京城,你们这些叔叔伯伯当然都要尽心照应,这么着吧,也别争了,大家都是孙公子的老师,列位意下如何?”刘子光这个稀泥和的还算不错,众人想了想便都答应了,当场布置了香案,让孙启超一一磕头拜师。
拜完了师,孙启超就是在座所有高官的弟子了,有这些朝廷大佬的提携,再加上孙承宗嫡孙的名号,孙超立刻进入了京城的上流阶层,飞黄腾达指日可待。得知孙超在京城没有固定住所,袁崇焕立刻表示可以搬到自己府里来,其他人也不示弱,有的说要送宅子,有的说要帮着说亲,孙启超被这些热情的老头子们包围着,感动的说不出话来。
刘子光微笑着看着这一切,秋闱的加试马上就要召开,有自己这个副主考从中相助,再加上那么多重量级的叔叔伯伯们的暗地里的操作,孙启超高中进士已经是板上钉钉的事情,有了进士的身份,仕途将会更加平坦光明,昔日的红衫团小队长孙小虎,不久就将成为大明政坛新星!
※※※
回到府里,韩雪儿已经找来了几个山东老乡,刘子光让人给他们安排了工作,有的在府里当下人,有的在南厂衙门作杂役,每个人都很满意自己的新工作,韩雪儿的地位也水涨船高,虽然没有升级作姨娘,但是已经可以随意进出刘子光的书房,帮着整理文案,红袖添香了。
考试临近,刘子光安插的考生除了孙启超以外,还有曾经做过他小跟班的利国铁厂账房学徒丁利斌,以及从利国,济南等地挑选的年轻书生,有刘子光这个副主考漏题,他们想拿不到好成绩也难。
几天之后,恩科的加试在贡院进行,试卷的押送,考场的保卫都由南厂番子负责,进场之前的搜查工作比以前严了许多,考生们集体进入澡堂子洗澡,然后换统一的棉袄进入考场考试,根本没有任何机会夹带小抄,加试的三张试卷篇幅都不长,一天就做完了,试卷上交以后,用厚纸将姓名糊起来,送到改卷先生处批改,阅卷期间,禁止任何人对外联系,吃喝拉撒都在一起,直到全部卷子改完才能出去。
看似及其严格的考试制度,其实漏洞也不少,很多有权势的江南考生在考前已经得到了部分考题,刘子光暗中支持的北方考生也得到了考题,所以榜单出来之后,南北考生的比例非常均衡,这也是各方博弈的结果,对于这个皆大欢喜的结果,朱由校非常满意,大大夸赞了钱谦益和刘子光。
这个最终进士榜单出来后,几家欢乐几家愁,高中的人自不必说,欢欣鼓舞的在贡院门口山呼吾皇万岁,落地的举人们摇头哀叹,下定决心回家以后要苦读各种杂学,三年以后再来博取功名。
新晋的进士老爷们等到明年开春二三月间,还要参加殿试,由皇帝亲自出题考出状元、榜眼、探花,所以这些人暂时都没有离开京城,住在旅馆里继续苦读钻研,为了夺取状元而努力。
刘子光完成了副主考的任务后,就要率军奔赴福建沿海作战,本来想过了新年再走的,可是战事紧急,不能再耽搁了,红衫团大部人马在新年前夕毅然南下了,同行的还有工部的一帮能工巧匠和郑家的大公子郑森,以及新鲜出路的武状元吴三桂。
第16章 对公主的承诺
如今红衫团已经扩充到了三千人,新补充的兵员大部分是山东子弟,每个小旗里面有两个老兵,带八个新兵,每日操练不息,战斗力提升很快,现在这些士兵都坐在南下的闷罐车里奔赴上海,没充气的飞艇和热气球,以及各种新式技术兵器都放在平板车上,上面严严实实盖着苫布,随同部队一起南下。
刘子光此刻正端坐在飞艇座舱的司令位置上,面前是无数个竹子编成的网格每个网格里面嵌着一块玻璃,现在的技术无法制造大面积的玻璃,只能用这种办法来凑和,座舱的前端被这些网格形成一面蜻蜓复眼状的观察窗,从远处看过来有一种邪恶的美感,整个座舱外面包了一层牛皮,防风防寒,里面的设施都用轻质的竹木做成,以减轻重量。
透过大倍率的千里镜,苍茫大地上的一切景物尽在眼底,炊烟袅袅,渔舟唱晚,集市上熙熙攘攘采办年货的人群和官道上来往奔走的车马都看得清清楚楚,刘子光很喜欢这种俯视苍生的感觉,坐在飞艇里让他有一种君临天下的滋味,经过若干次的来来往往,这条航线上的居民们已经知道天上那个花胡里哨的大家伙不是天神不是妖怪,而是朝廷的新式交通工具,大家已然见怪不怪了。不知道那些西洋人见到飞艇能不能也如此淡定从容,刘子光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