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4页

程良珏被抄家,大量的珍稀宝贝装了一车又一车运往京城,这里面有多少会中途消失,谁也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毕竟抄家这种事就是摆明的油水活,皇上让谁抄家,就是让谁发财的道理大家都知道。

程家是豪门大族,刘子光并没有对他们大开杀戒,毕竟江南不能太乱了,但是对于这些豪族的特权必须进行限制,大换血之后的上海道衙门三班六房的头目都是刘子光抽调的嫡系人马,和当地豪族没有任何交情,打击起来也不会徇私枉法,南厂驻扎上海的分支机构也迅速建立,秘密招收了不少外围人员,甚至包括很多西洋人,各种情报搜集工作在有条不紊的进行当中。

藏在崇明的上海卫军队也投降了,为首的叛逆军官逃往海外,剩下的士兵被刘子光打乱整编,从斧头帮挑出一些机灵的人安插进去,新的上海卫变相的被他控制了。

先前那些参加暴乱的水手们,被刘子光客以巨额罚款以后释放了一部分,还有些首恶分子被当街处斩,刘子光认为有必要给他们进行一场法制教育,让他们知道大明朝廷的尊严不容亵渎,谁想这么干就要抱着身首异处的觉悟。

上海市舶司的所有人员全部更换,每一个新来的官员都经过他的审核,新任提举是胡懿敏的人,所有的吏目,书办也都是身家清白的稳重之人担任,市舶司人员就绪以后,各项税收重新开始征收,上海港进入了正常的繁忙运作当中,由于消灭了贪污腐败和走私,第一天的税银就比往日多了五倍。

苏州河畔的宋城依旧平静,大明和旅宋的关系并没有因为江阴要塞的关系而破裂,这里面多亏了刘子光的斡旋,一封封公文发往京城,向朝廷陈述了种种利害关系,现在北方和西方都有强敌环顾,海上若在开战,大明的贸易一断,生命线就断了,更何况文隽的个人行为并不能代表旅宋朝廷的意志,所以这个战端决不能轻开。

赵婧和赵康很感激刘子光的作为,他们深知如果一开战,首先上海宋城里的十万旅宋侨民就成了人质,旅宋国数十年的基业也化为乌有,这一切都多亏了刘子光的深明大义,而且刘子光还意味深长的告诉他们,文隽和赵靖已经逃了,话里的意思好像是说他们的逃出生天全靠刘子光放水。

旅宋国枢密院给赵婧的命令就是无论如何要制止战争,现在这种风险已经不存在了,于是她和弟弟赵康已经返回旅宋,临走的时候刘子光特地到码头相送,赵家姐弟都身穿藏蓝色的毛呢旅宋海军制服,肩膀上带着金丝盘花的肩章,腰间悬着海军制式弯刀,而他们身后码头上停泊着的是一艘巨大的旅宋商船,根据最新签署的上海条约,旅宋海军的战船已经不能随意进入大明水域了,这也是刘子光据理力争的结果,旅宋国为了表达诚意很快就接受了。

“保重,一路顺风。”刘子光干巴巴的说,若不是长公主让他前来送行,他才不愿意理睬这位冷傲的郡主呢。

“后会有期。”赵婧说,面色和刘子光一样平静的没有一丝波纹,不过当她转身走向栈桥的时候,突然回身扔过来一个东西,刘子光眼疾手快接过来一看,是一个金鱼袋,这种宋朝流传下来的饰物是皇帝御赐的恩宠,鱼袋种类有六样,金鱼袋是最高等级。

“做个纪念吧,谢谢你。”赵婧头也不回地说,也不知道她口中的谢谢是指刘子光放走了文隽赵靖,还是制止了一场战争。

第41章 继任者的提亲

新来的总督名叫马士英,原本是凤阳总督,早年靠巴结九千岁爬上来的封疆大吏,这次把他调到上海来当总督有点调虎离山的意思,所以刘子光并不把这位继任者当回事,马士英已经到了三天了,他依然没有交出总督的印信,办理军政钱粮的交接。

上海卫的重建工作正在进行当中,刘子光履行诺言让李鹏做了上海卫指挥使,把苏州千户所的人和上海卫的兵打乱了交给他重新训练,其实李鹏这个人还是有几分本事的,虽然不能领兵冲锋陷阵,决胜千里,但是做一方守备,镇压民众,抵挡盗匪非常合格,而且他练兵颇有章法,经过他训练的兵起码能达到江南各卫的中上水平,更重要的是这个人对刘子光颇为忠心,有他执掌上海兵权,刘子光还是放心的。

上海水师现在只剩下一个空架子,几百个残兵和几条福远号货船改装的兵舰而已,但是只要编制在就不愁招不来兵,竖起招兵旗,就有吃粮人,新任的水师千户文戈涛乘船沿海岸走了几天就招到了数百兵马,并且把海匪杨南镇成功招安了,这个大块头的匪首是个豪爽的汉子,最敬重英雄好汉,早就听说过刘子光的大名,再加上朝廷许诺的水师千户官职,他几乎没有犹豫就答应了招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