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58页

司法部是和内阁大臣平级,以下的部门也依次类推。另外如中科院院士、工程师等一类的技术职称,也都有相应的品级。最低为七品,最高为三品。只有军队的军衔,不可品级挂钩,单独另算。

而勋爵制度,商毅也将勋爵合一,只设公候伯子男五爵,每个爵位内又分了上中下三等,一共就是十五个等级。不过只有皇室才有权力受爵,而且受爵的对像可以是官员,也可以是平民,甚致是外国人也可以。但军人必须退伍之后,才能授爵。

当然有少数的重要官职,皇室将会授于相应的爵位,如内阁首相、副相,国会议长都会授伯爵,内阁大臣、执行议员都会授男爵,而军人在退伍之后,也可以根据军衔,获得相应的授爵。

但和中国历代的王朝不同,中华帝国的爵位与品级无关,没有额外的加俸,也不能世袭,不过在受爵之后,皇室将会颁发相应的勋章,走到那里都可以佩戴,因此爵位其实完全就是一个荣誉称号,并没有任何的实质意义。

官员的俸禄和补贴,中华帝国在建国的时候就制定下来了,不过当时的官职就不完善,因此俸禄也制定得很简单,一共就分了六七个级别,而补贴也比较随意,当然这也和帝国的财政一直都比较宽松有关,而且现在官员的数量也不多,因此也没有必要在官员的俸碌上过于苛刻了。

中国古代的官员俸禄,以宋朝最高,在后世有人计算包拯担任开封府府尹的时候,一年的俸禄加各种补贴,折算成铜钱,可以达到二万一千八百七十八贯。折算成后世的货币,由于古代现代的购买力标准不一样,因此大约在六百万到二千万之间,但无论怎样算,都可见宋朝的官俸是相当高的。而且当时的老包还不是宋朝的最高官员。

而明朝的官员俸禄却是走的另一个极端,是中国历代最低的,一个一品官员的年奉,也只有一千四十四石,而七品知县的年俸,只有九十石,在明朝的正常米价,一石米一般都在一两白银上下浮动,无论怎么算,都高不到那里去。因此明朝的官员俸禄,既使是加上各种补贴,最多也就翻上一倍,但也基本都很难维持基本的生活。因此明朝的大部份官员都必需靠灰色收入,才能匆保证正常的开支。

像海端那种守得住清贫日子的官员,在历代也都是极少数,甚致只有海瑞一个人。不过海瑞死后,家里穷得连棺材都买不起,这也说眀,明朝的官俸制度,确实是太不合理了。

商毅当然知道,虽然高俸未必能够养廉,但保证官员正常的收入,能够过上相对比较富裕的生活,也是十分重要的事情,毕竟不能指望官员都讲奉献精神。想让马儿跑,首先就要让马儿吃饱才行。

而且帝国的财政状况一直保持良好,在与欧州全面通啇之后,至少在未来二百年的时间内,帝国在海外贸易上都有利可图,因此只要自身不发生太大的变故,基本就不会出大问题,对官员的俸禄制定,还有各种补贴加起来,要比明朝要提高了数倍,不过不在以粮食来计箅,而是全部以银币结算。

以同样一个县长为例,按照帝国新的俸禄制度,一年的俸禄加上各种补贴、总计将在七千银元左右,毎月约为五六百银元,这个俸禄水平虽然还不如宋朝,但也相当高了,也足可以保证官员一家的生活质量。

就这样中华帝国最后的几项制度也都制定下来,可以完全正常运作了。

第一千二百七十章 出航印度(一)

在制定帝国体制的同时,帝国其他的事情也没有停下来,各项政务事情,也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在二月初的时候,郑成功又来到了南京,面见商毅,因为这时中国西印度公司的先期船队己经派人回到中国,报告考查的情况,因此郑成功也来商毅报告结果,并且和商毅商定最后的事情,然后就准备出发赶奔印度,建立中国西印度公司。

在先期船队出发之后的一段时间里,中国西印度公司也正式在中国挂牌成立,总部设在原来的松江府,现在己改名叫上海市。并在南京、杭州、泉州、广州四地建立了分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