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现在立法权和决意权都属于国会,内阁的权力大大削弱,但皇帝也将大量的权力让出,在原则上基本己经放弃了行政权,因此内阁的独立行政权力实际大大增加了,因此必须对内阁首相的权力加以限制。这此措施,都是针对内阁首相的权力制约。
可以说这一套内阁制度也相当的完善了,不仅充份放给了内阁极大的权力,同时也给内阁増加了多重限制,再加上有国会的配合,就是在皇帝不理朝政的情况下,也能够保证国政顺利的进行,而且在这些限制下,几乎不可能再出现把持朝政的权臣。
因此在将这一套内阁制度提交给国会讨论之后,在参、众两院都得到了通过,而且几乎没有做任合的修改。因为在这个时代的中国,确实也是首次接触到近代的内阁制度,因此很难对商毅制订的这一套内阁制度说个一二三来。反正觉得差不多就行了。
当然和同时代的英国内阁、荷兰执政相比,商毅制订的这一套内阁制度也确实要成熟而完善得多,后来中华帝国的内阁制度也被许多欧州国家学习引用,在许多方面都开创了历史的先河。毕竟在这个时代,近代的共和制、议会内阁制才都刚刚起步,自然还存在着许多的缺限,而商毅却要多了三百六十多年的经验,直接从后世的制度里提取精华,当然大不相同。
而且这一点也让后世许多研究商毅的历史学家对商毅的才智惊叹不己,在十七世纪中期就能建立十分完善的议会制度和内阁制度,因此也有人称商毅为近代民主制度之父,当然同时也有不少感觉到匪夷所思,因为商毅的思想也未免太超前了一点。仅仅用才智过人来解释,很难说服得了人。
后人的烦恼商毅当然不会知道,不过内阁制度即然通过了国会的决意,那么就要立刻施行,就在内阁制度通过的第二天,商毅也向国会提交了自已的第一个首相的人选,当然还是王夫之。
而这个提名也得到参、众两院的绝大多数赞同票。因为在商毅未称帝之前,王夫之就己经开始担任商毅政权的内阁首辅,己有四五年的时间了,这么多年以来,他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尽管没有前方的将士,甚致是统战部的李岩、堵胤锡那么耀眼,但却是一个不拆不扣的幕后英雄,一方面在主持着政权的正常政务运行,另一方面也尽力分配好各种资源,不仅要保证前线的供应,而且还要维持国计民生,确实非常不易,因此也可以说,中华帝国的建立,王夫之也是功不可没,绝对可以排入前三位。
也正因为如此,王夫之被商毅提名,被国会通过,当然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于是王夫之也这样出任了中华帝国的第一任内阁首相。
王夫之就职之后,也立刻开始了组阁。首先提名,由李岩出任副相,因为两人己经共事了多年,互相之间也十分熟悉了,当然是副相的不二人迭,而内阁的十四个部门,其实绝大多数都己经有了,因此对于这些部门的人选,王夫之并没有进行变更,仍然继续留任,原来内阁的另外两名成员,李格非出任外事殖民部大臣,李松晨出任组织部大臣,也仍为内阁大臣。
不过另一个新设立的部门国防部,这也是军方参与国家政治的渠道。虽然说军队不应干涉国家政治,但国家的政治行为也不可能完全离开得了军队,因此军方通过正常的途径,在内阁中占有一席之地,在国家政治中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实也就相当于是明朝的兵部,不过明朝的兵部尚书,都是由文职官员出任,但按内阁的制度,国防部尚书必需是由现役军人出任。
这也是商毅做出的一个重大改变,军队糸统的官员,必须由现役军人来出任,专业人来干专业人嘛,决不能再搞什么文尊武卑,文官节制武将一类的制度。否则只会自我削弱军队的战斗力。
王夫之提名的国防部大臣的人选是周少桓,根据现役军人来出任国防部大臣的原则,只能从八大军区的司令官中选择,其实适合国防部大臣的人选有三个,分别是周少桓、成进、李定国。这三个人的资历、军衔、战功都相差无几,选谁都可以。
但现在成进是北京军区司令官,付责北京安全、弹压蒙古,而李定国是甘肃军区司令官,不仅也有弹压蒙古,同时还威摄西北的青海、新疆的任务,因此暂时都不能随意调动,只有周少桓现在是山东军区的司令官,他的防区没有什厶事情,因此王夫之就选定了周少桓。
当然国防部成立之后,以前的统战部也没有取消,不过这属于军方系统的改制内容,因此先放一放。
很快,内阁的名单交到了商毅的手里,商毅对此也并没有异议,全部同意,当然对成进和李定国两人,商毅也另有安排,因此帝国的第一届内阁也顺利的组阁成功,开始了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