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蒙古骑兵对中华军的情况所知不多,从心里来说,蒙古兵确实是很瞧不起汉族的骑军,而且见对方的人数似乎还比自己略少一点,因此也对与中华军作战充满了信心。
结果在战斗一开始,蒙古骑兵就发现自己确实是有些低估了中华军。
双方一开始是各自策马对冲,在尚未短兵相接的时候,首先各自用弓箭、火枪对射。但中华军使用火枪在射程上比蒙古军的弓箭大,虽然中华军的骑兵所用的是后填弹式火枪,射程其实也就在五十到六十步之间,但骑兵所用的弓都比较短,射程一般都在三十到四十步之间,而中华军的火枪则不受限制,马上步下都一样,也要稍胜一筹。因此中华军首先向蒙古军发动攻击,在一轮火枪射击之后,冲在最前排的蒙古骑兵被打倒了一片。
不过双方远程武器的射程差距并不大,骑军对冲,这么一点差距,几乎是眨眼就过了。因此蒙古军随后就以弓箭还击,双方都各自损失了数十人。
当怨几十步的距离,对于双方来说,基本都只有一次发射的时间,因此蒙古士兵再射完了弓箭之后,立刻收好弯弓,拔出佩刀或长枪,准备近战。
但中华军的骑兵配备的都是一支火枪,二支短枪,火枪射击完之后,士兵一面拔刀准备近战,一面也抽出了短枪,对蒙古军进行第二次射击。
这时双方的距离己经拉近到了只有十余步,在这个距离内,蒙古兵是绝不会使用弓箭攻击,因为就算是射完箭之后,双方也就短兵相接了,根本就没有换兵器的时间。因此也完全没有想到,中华军还能再用火枪射去。而且由于这时双方的距离已经很近了,中华军的命中率也大大提高,还有不少人对蒙古骑兵的战马下手,结果蒙古骑兵又被打倒了一大排,同时也有不少战马倒下,又绊倒了许多自已身后的同伴。
随后双方终于冲撞到了一起,展开了白刃战。双方各挥刀举枪,奔向自己的对手。蒙古骑兵在马术和马上格斗能力上显然要比中华军高出一筹,他们可以在马背上作出各种高难度的动作来,什么蹬底藏身、夜叉探海,鹞子翻身,都能使中华军的攻击落空,然后从令人意想不到的部位发动反击。
但双方交蹬而过的时候,被打下马来的,却是以蒙古士兵居多,因为中华军的骑兵毎人都配了两支短枪,除了少数冲在前排的骑兵之外,绝大多数人的短枪都是留在短兵相接时才使用,尽管蒙古士兵的射术高明,可以在马背上腾挪闪转,躲避中华军的进攻,但却忽视了,他们座下的战马是再明显也不过的目标,因此有大半的中华军士兵都是向蒙古士兵的战马动手,结果战马一匹一匹哀叫着倒下,把背的骑士给摔下来。而在这种骑军对战中,一但落马,结果就相当悲惨了,很可能会被无数的战马践踏。
当然也有少数中华军骑兵是和蒙古骑兵进行单纯的马上格斗,虽然中华军骑兵的骑术不及蒙古士兵,但中华军所乘骑的战马普遍都比蒙古马大了一号,在身高和力量上都占着明显的优势,如果两马相撞,十有八九都是蒙古马不敌。因此中华军的骑兵虽然在骑战技术上不及对手,但借助战马的优势,仍然可以与蒙古军相抗衡的。
等双方的队型互穿而过之后,中华军的骑兵们也抓住这个缓冲的时间,重新填弃弹药。因此双方一连进行了四五次冲杀,蒙古军伤亡超过了一千人,而中华军的伤亡只有六七百左右。而硕塞见势不妙,立刻下令撤退。
中华军骑兵难得有一展身手的机会,当然不能这么放他们走了,因此也在后面紧紧的追击。
而这个时候中华军的优势就体现出来,尽管蒙古马的耐力出众,但短途冲刺迉度并不是其擅长,根本就跑不过经过了改良品种的中华军的战马。而失去了速度的优势,在骑兵的追击战中,是非常致命的。因此蒙古骑兵所擅长的在撤退中反击的战术也根本无法发挥出来。
中华军的骑兵不断的从蒙古军的侧翼斜插上来,配合后面追击的直冲人马,将蒙古军的队伍不断的分割歼灭,就像用钝刀割刀一样,毎一刀下去都会让蒙古军损失一大块。因此跑出了二十余里的距离之后,蒙古军又损失了近一半的兵力。
这一下连硕塞也都有些慌了手脚,因为现在离古北口还远,而且就算是到了古北口,离蒙古盟旗地区还有相当一段的距离,又没有预设接应的人马,中华军完全可以追上蒙古骑兵,将其全歼,难道说这一次自已逃不掉了吗?因此硕塞也不禁暗暗的后悔,不该冒险越过到长城以南的地方来。
就在双方你追我赶,一直杀到了黄昏时分,从白河也追到到了潮河边,突然从河边的树林里杀出了一支清军,直扑中华军的骑军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