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桓和童大勇步入盛京的皇宫,心里也都有颇为感概,因为盛京本来就是以前明朝的土地,早在朱元璋时代,就在这里设立了沈阳卫。但满族崛起之后,于后金天命六年(1621年),占领了沈阳卫,并于天命十年,将沈阳卫成为后金的都城,后来又改名盛京,成为满族征服中国的最重要基地。
尽管现在清廷入关己有八年的时间,但盛京作为清廷的旧都城,己经有二十年的时间,因此至少在目前这个时候,盛京仍然可以被视为清廷的像征。而旦在清廷入关之前,一直都是将盛京做为清廷的退路。
因此在五年前,商毅在清军大军压境,局势危急的情况下,才敢大胆的施行跨海突击行动,袭取盛京,终于迫使清廷撤军回救盛京,终于一举扭转了局面,进而收复南京,占领长江六省,奠定了与清廷对抗的资本,而从此一步一步的占据风。实际上在商毅与清廷争斗的过程中,跨海突击行动才是第一个,也是最为重要的一个转拆点。
而在中原大战失败之后,清廷一直都拒绝向帝国抵头,也正是因为有盛京这一块退身之地。等中华军打到北京之后,大不了放弃了北京,退回到盛京去,又恢复到入关以前的样子,也成为许多满人的想法。
不过当年中华军的目地是破坏盛京,迫使清廷撤军回援,因此连盛京皇宫也烧了,而这次中华军再度占领盛京,目地自然不同,但意义却同样深远,因为这像征着清廷的败亡,已经成为了定局。
而就在中华军占领了盛京之后,在另一条战线上也传来了捷报,从朝鲜出兵时,中华军是分兵两路出击的,第四军的军长滕胤玉率军从鸭绿江上游渡江之后,直取清廷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因为清廷在这一带的兵力也十分薄弱,而且主要兵力都集中在宁古塔一带的偏北地区。因此中华军也十分顺利的攻占了吉林、长春等地。
而这时出任宁古塔副都统、昂邦章京的是满洲镶蓝旗梅勒额真沙尔虎达收到告急之后,赶忙调集了五千多人弓,从宁古塔率军赶回来复夺吉林,结果被中华军迎头痛击,一顿火枪火炮的猛打,被杀得大败,拆兵两千余众,又逃回到宁古塔去驻守。
因此进入洪宪二年(1651年)二月之后,在松花江以南,辽河以东的辽东半岛地区,都己被中华军占领,而满族发源地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也被切断了和北京的联络,中华军进攻辽东的第一阶段战斗计划,收复以盛京为核心的地区,也基本完成。
这时中华军在辽东半岛上己经集中了大约近十万左右的兵力,而下一步的目标,就是分头向西面的锦州地区、和北面的宁古塔副都统辖区这两个方向同时进军,全面收复辽东地区,建立帝国在这一片地区的统治。
随后周少桓下令,调第二师赶赴吉林,受第四军指挥,向北进攻宁古塔副都统辖区,而童大勇带领第五军,向锦州地区发动进攻,彻底收复关外的全部地区。而第二十三军和第九军的第十四师留守在沈阳地区,做为预备部队,并且维持社会秩序。
然后周少桓又正式向南京发回了告捷。
第一千二百章 扫平辽东(三)
各路人马分头出发之后,周少桓也开始着手对占领地区的统治秩序,尽管现在是军管时期,但也同样要建立起一套有效的管理系统。而中华军在这方面,也有十分充足的经验,因为在这几年来,帝国的疆土也在不断的扩大着,一直都按照攻占—军管—政管的顺序进行。
而且这一次中华军绝不会再对盛京进行破坏,而是把这里做为对辽东地区进行统治管理的重要核心地区,还有未来的沈阳军区的地点。因此也首先要在这里建立起帝国的统治秩序。
不过这一次和以前收复长江六省,甚致收复河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区都有些不同。因为河南、福建、广东、广西等地,一直以来都是中原汉族王朝的固有土地,在风俗、文化、民族认同感等方面,都没有什么问题,对于老百姓来说,无论是明朝还是中国统制都没关糸,只要自己的日子能过下来,换谁当皇帝都行,管他姓朱还是姓商。加上中华军的军纪严明、秋毫无犯,而帝国对新占区又有减税减赋的惠民政策,因此也就能很快稳定住局面,安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