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8页

在强大的火力掩护之下,东西两路的中华军都派出爆破队,在八时四十五分钟左右,进攻平壤西城的第二师首先将平壤外城的多景门炸开,仅仅只过了十余分钟,进攻东城的十一师也炸开了平壤的东城。两路的中华军都发动了地面进攻。而朝鲜士兵跟本就不敢抵抗,纷纷退让,中华军十分顺利的就杀进了平壤的外城中。

当然另一个重要原因是朝鲜士兵的士气也不高,一来是国王李淏正式下诏,宣称金昌运为叛臣,军队为叛军,朝鲜王室在国内还是有一定的威望,尽然金昌运再三解释,称李淏是受了中华军的胁迫,才这样下诏,但白字黑字这样写着,士兵们也很难振奋起来。

而另一面,从中国回到朝鲜的军队在平壤驻扎,私下和其他士兵谈起中原大战来,都是口径一致,把中华军说得厉害无比,虽然一开始还有人不信,但说得多了,也有不少人或者相信,或者半信半疑,而开战之后,中华军凶猛的火力打击,也让朝鲜士兵明白,原来这些都是直的,由其是爆破队炸开了城门之后,更是让朝鲜士兵心惊胆寒,而那些参加过中原大战的士兵更是带头逃跑,结果一下子带动大队都退了下去,虽然还有少数朝鲜士兵在抵抗,但也经不住中华军一冲,因此也无法阻挡住中华军的进攻。

中华军攻外城之后,立刻又向平壤的中城发动了进攻。

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平定朝鲜(三)

中华军的进攻仅仅只开始了一个小时,平壤城的外城就己经被攻破了,在内城坐的金昌运得到消息之后,吓得脸色惨白,这中华军也太厉害吧?难到他们是天兵天将吗?

而就在这时,有人来报,驻扎在平壤的清军己经从北门弃城而逃了。金昌运听了,更是手足无措,满头大汗,欲哭都无泪。

原来驻守朝鲜的清军都是参加过中原大战,刚换防到朝鲜来的,当然知道中华军是怎么回事,因此在开城之前,清军的主将也向金昌运要求防守外城的北门,其实就是随时都准备着跑路。

金昌运还以为清军是主动帮自己守城,保卫平壤,因此也喜出望外,欣然答应了下来,结果等东西两城被中华军攻开之后,清军也知道平壤完了,好在中华军没有来攻打北门,此时不走,更待何时,于是立刻开门放桥,出城北逃。

清军会来援救朝鲜,一直都是金昌运给平壤的朝鲜军队画的一张大饼,而驻扎平壤的这支清军一逃,顿时让绝大多数朝鲜士兵的心理支柱彻底崩塌,有一部份士兵也随着清军逃出了平壤城,也有士兵逃进中城、再逃进内城。当然还有相当一部份向中华军投降。

结果中华军向中城发动的进攻比外城还要轻松,因为外城好歹还有一点抵抗,而中城就连一点抵抗都没有了。中华军根本就用不看燝破,直接爬上中城,打开了中城的城门,就又杀进了中城内部,而这时还不到上午十时。

中华军进攻的顺利,连周少桓都大出意料,虽然说他对攻占平壤信心十足,但不管怎么说,平壤城里也有五六万士兵防守,就算攻下来,也要花一些功夫,尽管朝鲜军的战斗力弱,因为就是五六万头猪,想全部抓起来也不是容易的事情。却没有想到上午都没过完,就连续攻破了平壤的两道城墙。

其实排除士兵、军心的因素,平壤城这种三环套月的城防结构看似固若金汤,但实际承在着很大的间题。像中国的城市其实都只有一道城墙,有些大城虽然会有所谓的外城,但实际只是一道简易的土围,并不算真正的城墙。只有北京、南京这样的都城才会有城中之城,不过内城也就等于是皇城了。

三环套月的城防结构虽然看起来很保险,但却容易给士兵的心里带来不小的消极影响,因为守外城的士兵会认为反正还有中城,没必要在外城拼命,守中城的士兵同时也同样把希望放在内城,结果谁都不会拼力守城。而如果外城、中城被攻破了,只剩下内城的时候,其实战斗的结果己经定了。相反如果全早士气高昂,斗志旺盛,那么也就只用死守一道城墙就够了,也根本用不着三道。

不过中华军虽然已经攻破了中城,但外城的地方都还没有全部占领,还有不少朝鲜军从南北两城出逃,也有的躲在城里,局势也一度十分混乱,在中华军的背后还出现了不少朝鲜军,幸好这时朝鲜士兵都无心恋战,只想着逃跑,否则还真有些危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