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6页

当时李淏还以为是夸大其辞,不过是清军为自己的失败找借口,因为这种程度的火器,确实超出了李淏的想像,但现在看见了崇礼门的结果,李淏这才知道,这一切原来都是真的。因此李淏也意识到了,朝鲜根本不是中华军的对手,如果中华军想要攻进汉城,根本就不废力,只有无条件投降,才是自己唯一的出路。

虽然说李淏血气方刚,也颇有雄心壮志,但毕竟不傻,在明知不敌的情况下,当然不会冒然呈强,否则他早就和清廷反目了。因此苦笑了一声,又崔成皋道:“崔卿,劳你再去告诉中华军,寡人马上就出城纳降。”

李淏这一表态,原党众人立刻面露喜色,纷纷称贺“大王圣眀”,而洛党成员也一个个面色不振,以金自点为核心,不时小声聚议着什么。

当然李淏也发现了洛党都在私下议论,但这时他也顾不上追问他们再议论什么,立刻返回皇宫,换了一身白衣,又叫人把自己绑上,然后带领着一干文武官员,出西城向中华军请降。

这时周少桓也己经接到了崔成皋的报告,因此也来到了西城,只见李淏带领着朝鲜的大臣们,己经出了西城,跪伏在路边等候着。

周少桓也没有下马,在马背道:“你们就是朝鲜王室君臣吗?”

李淏也知道,现在是人在低檐下,不得不低头,因此跪走了一步,道:“罪人李淏,参见天朝大将。”

周少桓点了点头,道:“你就是李淏?还就是知时务。知罪就好,进城再说吧。”

就在这时,从朝鲜的大臣中跳出来一人,指着周少桓厉声道:“我朝鲜仍是大明太祖策封王位,钦定不征之国,你等无故进犯,又对我王无礼,是何道理。”

第一千一百八十九章 跨海入朝(四)

周少桓寻声看去,只见说话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文官,一脸愤之色的样子。周少桓还没有说话,他身边的警卫队长周显己上前一步,指着那文官,道:“你是什么东西,也敢这样和我们司令官讲话。”

那文官到是毫无惧色,道:“我仍是……”

话声未落,只听“砰”的一声,那文官的额头上出现了一个酒杯大小的血窟窿,朝廷官员发出一声惊呼,不少人都立意识的后退了两步,李淏也吓得脸色发白。只见周少桓吹了吹还冒着白烟的短铳,然后插回到腰里,道:“周显,以后对这种人,不用废话。”

周显赶忙立正,道:“是。”

周少桓又转向朝鲜君臣,道:“不征之国是朱元璋封给你们的,那么有冤枉,那就去找朱元璋申诉去吧!还有没有人想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