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9页

叶瑶瑱所说的并没有错,现在自己己经占有绝对的优势,无论南北,说灭谁就灭谁,因此现在最要的不是选择,而是尽快决定,这样才能让官员、士兵、南京各界的人士统一思想,不致于出现思想混乱的局面。因此商毅也点了点头,道:“你说的有道理,反正先打谁后打谁都差不多,总是都要打的。”

说着商毅用力抱着叶瑶瑱,在她脸颊上亲了一下,道:“看来我要好好奖励奖励你哦。”

叶瑶瑱听了,赶忙从他怀中挣出来,脸色飞红,道:“谁稀罕你的奖励,现在差不多也到晚饭的时侯了,我去看看莞儿怎么样。”说着,逃似的离开商毅身边。

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向南向北(三)

虽然商毅也想通了,先打谁后打谁都差不多,但也这并不是说马上就做出决定,总是还要比较一下,先选择一个容易的动手,不过商毅也给自己定出了一个时间,在十二月十五日之前,一定要做出最终的决定。

不过首先被商毅排除掉的,是对南北两线同时用兵。

尽管以现在中华军的兵力来说,确实已经可以支持双线作战了,但战争从来都不仅仅是兵力的多少的事情,还有后勤保障,物资供应,这些又涉及到征调民役。而双线作战的人力物力消耗,由其是在完全不在一方向上的两个战场上作战,要比在单一的战场大得多。因为这就需要设立两个后勤供应中心,什么都必须是双份供应。假设说在南北两条战线上分别投入十万兵力作战,那么所需用后勤保障的人力物力,要远远超过只在一条战线上投入二十万兵力作战的需求量。因此任何形式的双线作战,都不是上策,要尽力避免。

虽然说以目前南京政府的实力,还是供得起这样的消耗,但在现在大局己定,胜券在握的时候,也没有必要选择这种消耗过大的双线作战。而且经过了中原大战之后,南京政府为战争储备的物资也己经消耗了大半,白银的库存到是还足够,但物资己经不那么充裕了,如果再要进行大规模的战争,要么加征税收,要么大量发行货币,引发通货膨胀,才能保证战事的供应,而同时还需要征调大量民役来保证后勤运输供。因此最理想的做法还是控制战争的规模,南北二线一线主攻,一线主守,这样一边打仗,还可以一边慢慢积累国力。

因此商毅也排除掉其他的因素,仅从纯军事角度考虑,南北二线进行对比,首先是现在清廷己经元气大伤,在短时间内没有力量再向中华军发动进攻了,而全面恢复到战前的国力,估计需要二十年左右的时间。而南明各朝这几年都没有发生战事,还都保持着相当的实力,有能力发动战争的能力。

其次从心理上来说,这时清廷的大臣和武将,对中华军己经产生了极大的恐惧心理,就算国力有所恢复,也未必敢轻易向南京政府发动战争,就算朝廷下令,前线的军队也会再三考虑;而南明各朝因为和中华军交战较少,而且南明的皇帝和执政大臣又多以正统自居,这种顾虑也少得多,因此如果中华军向北用兵,南明肯定会在背后捣乱,而相反如果中华军举兵向南,清廷出兵的机率就小得多了。

再次是现在商毅政权的重心还是在南方,因此向南用兵,战线也要比向北短得多,可以直接以南京为后勤基地,另外南方的福建,广东、广西均是沿海地区,可以发挥中华军的海军优势和海路运输能力,因此从消耗上说,向南也比向北要小。

最后一点是中原地区久经战乱,现在己经十分荒废,现在刚刚收复,急需要招抚居民,恢复生产,如果继续对北方用兵,中原地区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因为所有的军队,物资、用度的调配都要从河南省通过,必然需要从河南省抽调人力物力,由其是开年之后,马上就要开始春耕,如果在这时进攻北京,也会对中原地区春耕造成一定的影响。那么恢复重建工作就还要推后。

基于这几点因素的考虑,商毅也逐渐倾向于先平定南方,然后再向北用兵。

而就在这时,又发生了二件事情,也促使商毅的想法最终被确定下来。

一个是清廷向南京派出使者,正式向南京政府提出了议和的请求。

原来在福临和几名亲信大臣商议决定,以割让土地和称臣为条件,与南京政府议和,并委任济尔哈朗付责拟定议和的详细条件,济尔哈朗和洪承畴、范文程等人进行了详细的协商之后,决定可以向南京政府割让陕西省的西安、凤翔、汉中、巩昌、泯州、洮州六府,或是山西省的平阳、汾州、辽州、泌州、潞安州、泽州六府。如果势不可解,甚致可以将陕西全省都割让也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