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3页

战役的最终结果是中华军的全胜而告终,中华军一共歼灭了清军八万三千余人,包括清军主将英亲王阿济格,两名副将阿哈尼堪和阿山。而在这次战役中,火线起义、战场投降的清兵约有二万一千七百五十三人,俘虏五万四千四百九十六人,其中有牛录八十七人、甲刺二十八人,固山三人,统领三十三人,催领六十七人,其他中底级军官二百二十六人。

而在中华军一方,阵亡人数也达到了二万一千三百二十七人,另外还有一万二千五百三十二人受伤,减员总计三万三千多人,达到全军的一成五左右,有的部队减员人数差不多都达到了一半。另外中华军还动员了三十余万民夫,付责运送物资,以及清理战场等事情,而在战斗中,民夫也被清军误伤了三百二十七人,另有一百七十八人受伤。

因此在这次豫南战役中,无论是歼敌数字、投降数字还是俘虏数字,当然也包括中华军自身的伤亡,都创造了中华军新的记录。而且估计在以后也很难有一场战役全面刷新这些记录了。

当然中华军收获也不少,因为在最后的包形成之前,清军刚刚得到了一次补充,因此各种物资都极为丰富,虽然被困了十余天,也消耗了不少物资,但遗留下来的也差不多还有一半,另外阿济格部的火器数最也极多,而现在这些火器,自然也都成为了中华军的战利品。

结果一直到半个月以后,战利品才算统计清楚,中华军一共累计缴获了各种粮食三万七千三百石,草料一万二石四百石,盐五千七百二十斤,战马八千二百五十五匹,牛驴骡等牲口六千五百八十三匹,各种车辆三千一百七十五辆;火绳枪一万一千五百五十三支,燧发枪二千七百二十六支,各种火炮四百七十二门,其中红夷火炮有六十三门;火药六万二千五百斤。至于像什么盔甲、刀枪武器,锣鼓旗帜帐蓬等等更是不计其数。另外还有白银十二万三千两,黄金七千六百两,各种丝绸布匹二千余匹,这些也都是清军向沿途的百姓那里抢来的。

而豫南战役的取胜,也成为中原战场的最关建一战,因为就在十月一日,清日朝联军已经到达了大名府北部约五十里的广平县,而在开封的多尔衮也派遣尼堪、韩岱率领五万人马,进驻大名府南部只有一百余里的开州,清军己经对占领大名府、彰德府一线的中华军形成了南北夹击之势。

但在豫南战役结束之后,开封府就己经完全暴露在中华军的兵锋面前,而多尔衮也不得不撤回进攻大名府的人马,全力驻守开封府,大名府腹背受敌的局面也将被撤底打破。而且中原大战最后的战场,也将转移了开封府和大名府一带的地区。

就在第二天,成进和李定国就联名下令,第十七军进驻汝南府,沿郾城、许州一线进军,二十军进驻陈州,沿太康、杞县一路进军,对开封府形成两路夹击之势。

第一千零九十章 南方联盟

最近一段时间里,在南京城的上空几乎毎时毎刻都有鸽子飞入飞出,随处也都可以听到鸽子扑腾翅膀的声音和“咕咕”的叫声。当然有细心的人可以发现,飞进南京城里的鸽子,几乎无一例外,全都是飞向靖北王的王府,而飞出南京的鸽子,却是散向四面八方,不过却是以向北飞居多。

但只有极少数人才知道,在最近一段时期,在报纸上刊登的胜利消息,几乎都是由这些鸽子带来的。

现在是清顺治六年(1649年)十月,南京政府现在还没有自己的年号,当然不会用清廷的年号,也没有使用三个南明朝廷的年号,而是以“后明”做为这段时期的年号,将崇祯十七年(1644年)定为后明元年,今年也就是后明六年,不过实际上这个年号是从去年才开始用起。

而就明年,创办了近五年的《杭州时报》也将正式更名为《中华时报》。不过这时候的《杭州时报》己经是一份一旬双期,毎期的发行量达到二十万份,而且几乎遍及中国的大倍份主要城市地区的综合性大报纸。

在十月三日,《杭州时报》发行量了豫南大捷的特刊,全面报导了豫南战役的整个过程。当然也进一步宣传,阿济格部被歼灭之后,开封的多尔衮将更势孤力单,这次中原大战清军己是败势己定,而且清廷在中土的残暴统治,也将随着在军事上的失败,而彻底终结。并且也正式提出,在中原大战之后,中华军将乘胜进军,直捣北京,彻底结束清廷的统治。

当然在这份特刊中,也有一篇社论,正式指出,在目前抗清局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所有华夏子民、炎黄子孙都应该团结起来,一致对外,共同实现驱逐鞑虏、恢复中华的伟大目标。但如果在这个时候,有人为了自己的私利、为了实现个人的野心,制造争端、挑起矛盾,破坏抗清的大局,甚致不惜与清廷联合,将成为整个中华民族的罪人,不仅注定不能得呈,而且将永远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