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山东战役取得全面胜利之后,整个南京各界也是一片欢喜,虽然这几年来,中华军也连续在海外取得胜利,如打服日本,收取吕宋,但在绝大倍份民众的心里,只有在对清廷的战斗取得的胜利,才是真正价值和重大意义,因此南京、杭州地区家家户户都张灯结彩,庆贺这次关建性的重大胜利,远比以前要热闹得多。
另外一些熟知经史的人都知道,在大明开国的时候,就是以南京为都,先取的山东,然后才进取北京,驱逐蒙元,遂有天下。这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由南方建立的政权,击败北方政权而夺取了天下的例子。而商毅现在显然是正沿着这一条由南向北,统一天下的历史道路上前进。
既使是拋开历史的巧合来说,山东地区在中国所处的战略位置,在目前南北对持中的战略作用,南京政府的大多数人也十分清楚,因此取得了山东之地,这就意味着南京政府在对清廷的战斗中,取得关建的战略主动权。独一天下,开朝立国,并不在是一个期待或是希望,而是变得实实在在,伸手可及了。
而且现在中华军己经开始发动南阳战役,清廷的内乱尚未平息,因此也有不少人都己经在估算,南京政府会在多长时间,攻入北京,取得全面的胜利。
第一千零一十二章 南归(一)
而在南京参政院里,如吴甡、史可法、黄宗羲等这些明朝的遗老遗少们,也都同样十分高兴,事实上到了这个时候,众人基本都己经默认了,明朝已经不可复兴,一个新的王朝,即将来临的事实。
不过正如顾炎武所言,王朝的新亡更替,都是历史常见的事情,并不足为奇,只要不是被异族所占,那就只是亡国,而不是亡天下。而且从商毅的许多做为来看,虽然和中国传统的明君要求,还有一定的距离,确实比明朝最近几任的皇帝要强得多,确实有几分开国之君的气度和风范。
事实上真正肯为明朝效死忠的人并不多,而且从能够驱逐清廷,恢复汉统这一点来说,就足够了。另外有一些还存有功名心,又没有太多原明负担的议员心里也在盘算,新朝建立之后,商毅会如何处理参政院,是会继续留用,还是解散,如果留用,政参院会在新朝中扮演一个什么样的角色,毕竟这是一个全新的机构,而如果解散,那么自己又是否能在新朝中弄个一官半职。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在山东杀了孙之獬举手加额,欢庆不己。虽然说清廷施行剃发令,其实是势在必行,孙之獬在其中,顶多只是起了一个催化作用,无论有没有他,清廷早晚都会下令剃发,但既然是孙之獬当了这个出头鸟,自然也就承担了几乎所有汉族人的怨恨情绪。由其在本时空里,清廷不并没有取得全国的统制权。因此许多人都觉得孙之獬之死,实在是大快人心。
顾炎武听到这个消息后,极为开心,特作一首《淄川行》,作为庆贺:张伯松,巧为奏,大纛高牙拥前后。罢将印,归里中,东国有兵鼓逢逢。鼓逢逢,旗猎猎,淄川城下围三匝。围三匝,开城门,取汝一头谢元元。
同时商毅也是在这个时候做出视察山东战区的决定。
而商毅决定要到山东去视察,也不是一时的心血来潮,因为山东是他起家的地方,在这个时空里,山东就等于是他的家乡一样。而山东军区的成员,大部份都是他最初的旧部,但自从崇祯十七年(1644年)从北京转回时经过山东之后,商毅就再也没有到过山东了。而在占领了山东全境之后,山东军区在未来的战争中,将会扮演一个更为重要的角色,因此趁着现在山东取得大捷的时机,商毅返回山东视察,一来也算是回乡去看一看,同时也是鼓舞山东军区的军心士气,让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另外商毅去山东还有一个私人目地,上一次叶瑶瑱向他提到,和周家联姻,将商莞和周少桓的儿子订亲的事情,虽然商毅当时并没有答应,但也没有说死。这次去山东,正好可以看一看周少桓的儿子长得什么样子,至少从外形上来说,和商莞般不般配,也算相一下自己可能的未来女婿。尽管在女儿长大之后,商毅最终还是会把她的婚姻决定权,交给女儿自己做主,但这并不妨碍商毅为其他人制造一些机会。
当然要将山东的行程推到一个月以后的原因是,现在中华军湖广军区正在发动南阳战役,并且这时己经进行到了战役的关建时刻,统战部己经从南京军区抽调出一个军的兵力,进驻湖广参战,攻取南阳,也是南京政府向清廷发起全面进攻的另一个关建战役,因此商毅必须等到南阳战役结束之后,再进行自己到山东检阅的行程。
而在这段时间里,南京方面也没有闲着,一方面在紧急准备、调动各种军用物资,组织征调民役,分别送到各个军区战场,支援各线的战斗。另一方面也在加紧宣传动员工作,各个工厂里都在加班加点的赶工生产,一切的生产资料都要优先供应军队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