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7页

其实荷兰人比郑芝龙更清楚,清军水军的战斗力,根本不足与中华军相比,守在基地里,依靠两侧的炮台,还可以与中华军相抗衡,出去迎战,只是死路一条。荷兰人当然不想白白为清军送死。

荷兰人不愿意随军出战,郑芝龙到也没有强求,当时立刻下令,由李杜国带领龟甲舰队,为先锋船队,自己率领六十艘其他战船,作为第二梯队,随后接应,而刚购买的四艘荷兰战船也全部出战,其中最大的一艘船,也被郑芝龙当做自己的旗舰。

不过在登船之后,郑芝龙的身边立刻有人劝告他:身为全军的主将,不可亲身试险,因此郑芝龙只在后面指挥作战,千万不要亲自冲锋陷阵。

郑芝龙当然知道,虽然表面上是关心自己的安危,但实际上还是在防范着自己,看来逃脱的希望不大,只能见机行事了。

第九百八十二章 进攻清廷第一战(二)

“龟甲船?清军这是从那里淘来的古懂货?”

成钢放下单简望镜,实在是觉得有些不可理解。龟甲船他当然是知道的,但那是五十多年以前的玩意了,经历了这么多次海战以后,成钢也对海战有了相当程度的理解,因此一眼就能看出来龟甲船的弱点。而且经过了商毅的熏陶之后,成钢也深深懂得了这样的道理,世界是在向前发展的,并不是一成不变。在过去了五十多年以后,海战己经发生了极大的变化,龟甲船这种东西,当时或许可以称雄一时,但现在早就己经过时。清廷的海军居然还拿出这种东西来出战,成钢心里也觉得十分可笑。

不过虽然是这样想着,但成钢的命令却丝毫也不慢,立刻向舰队下达了迎战的命令。

联合舰队中立刻分出了三支舰队,中路舰队由二艘二级战列舰,八艘三级巡洋舰,五艘四级逐驱舰组成,以“之”字型的航线行驶,正面迎击清廷的龟甲舰队。而左右两支舰队分别由一艘二级战列舰,四艘三级巡洋舰,四艘四级逐驱舰,三艘五级护卫舰组成,分别从左右两翼迂回包抄过去。但三支舰队全部都是按纵队排列。

清廷的舰队排出的是雁形阵,以三艘体形较大的龟甲船组成一个三角形为核心,其余的战船都分别向两侧展开,形成一个大巨的箭头形态,但横向的宽度达到了三百余步。

而李杜国就在正中的座船上,虽然自己的战船数量要比对手少得多,但他依然信心十足的带领着船队,向中华军的舰队逼近过去,同时在头脑中己经开始想像着等一会儿自己如何率领着船队,大破敌军就在这时中华军的船队首先发起了进攻,担任正面迎战敌军小队的首舰是二级战列舰豼貅号,开始炮击,第二层甲板的十六门火炮一起开火,率先向清军发出了怒吼声。

“轰——轰——轰——轰——”

在一连串火炮的轰鸣声之后,在清军战船附近的海面上立刻升起了十余水柱,直冲天空,面清军舰队中,有两艘龟甲船被炮弹击中,不过覆盖了铁甲的船体确实要比一般的战船坚固得多,尽管甲片被炮弹击中之后,凹下去了一大块,但毕竟没有被击穿。但也引起了船身的一阵巨烈摇晃,里面的清兵站立不稳,大部份都率倒在船甲板上。

清廷的龟甲船也纷纷开火还击,但这时双方的距离有三百多米。但由于龟甲船的体形太小,装配的都是中小型火炮,射程根本就不足,几乎大部份的炮弹都离着还有一定的距离,就落到大海里,就算有少数几颗击中的中华军的战船,但也是强弩之末,造不成什么损伤。

因为龟甲船本质上还是一种近战型的战船,配备的武器大半的是火箭,喷火筒一类,只有接近到对方三四十米的时候,才是龟甲船最理想的攻击距离,可以利用火箭、喷火筒直接烧敌军的战船,而自身的铁甲又可以抵挡敌军同样的手段进攻,因此在海战中大占优势,当年的李舜臣就是这样使用龟甲船,往往可以一挡十。但在这时的海战中,交战距离己经扩大到数百米以上,而龟甲船无法装配重型火炮,使当年的优势,也变成了绝对的劣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