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现在商毅的一封信,却勾起了吴三桂的许多以前从来没有想过的事情,由其是现在的吴三桂,也颇有骑虎难下、前退维谷之感,因为这一次阿济格明摆着就是想借商家军的力量,来消耗自己的实力,但就这么按兵不动的耗下去可也不是办法啊。阿济格还在南京一个劲的催,而商家军是那么好对付的吗?
这种左右为难的局面,也让吴三桂不得不重新思考,自己的利益和清廷的利益真的是完全一致的吗?如果清廷真的坐稳了江山,自己真的能够保住身家性命和荣华富贵吗?吴三桂可是熟读史书的人,当然知道,最无情是帝王家,在历史上功臣和皇帝之间,只能同患难,不能共富贵的例子,实在是太多太多了,而且由其是武将,最容易遭到帝王的猜忌,好一点的如宋太祖,一个杯酒释兵权,老老实实的接受圈养,如果遇到汉高祖、明太祖这样的翻睑无情皇帝,那就只能自认倒霉了。
而现在清廷的皇帝年幼,掌握实权的是摄政王多尔衮,如果说要吴三桂来判断多尔像谁,吴三桂绝对不认为是宋太祖。而且还有一个自己以前忽视了的地方,清廷是满族,而自己是汉族,就算清廷的皇帝再宽宏大量,但能够落到自己这样一个异族将领的头上来吗?纵观二十二史,那一个朝代重用过异族人呢?那一个异族的王朝又重用过汉族人呢?那么自己未来的命运,恐怕并不是像自己当初所想的那么乐观吧。那么自己是不是也该……
想到了这里,吴三桂也不禁吓了一跳,而且还出了一身冷汗,也赶忙制止自己再想下去。现在自己己经降清了,还有什么好想的,只能一条道走到底,也许自己应该主动解除兵权,打消清军的猜忌,这样说不定可以做一个富翁闲人,平平安安的过完下半生。但解除了兵权,就真能解决问题吗?当年韩信的兵权早在汉高祖伪游云梦时就解除了,最后不还是难逃一死吗?如果当初韩信在拥兵百万的时候自立为王,也就不会有后来的杀身大祸了。
现在自己的实力虽然比不上当年的韩信,但手下也有十二万大军,商毅在率军南下平乱的时候,才二万兵力,但因为占据了浙江,只用了三年时间,就发展到了今天的势力。如果自己也能够找到一个立足之地,过个二三年的时间,岂不是也能……
吴三桂摇了摇头,怎么又想到这个上面去了,商毅占据浙冮,是机缘巧合,可遇而不可求。清廷也不会给自己这个机会啊!不过也很难说,在南方还有两广、云贵、四州等地都可以做为自己的立足之地,而且清廷现在要对付的是商毅,不会冒然对付自已。因此如果能够好好利用目前的形势,未必不能有机会去进取一地,然后再以之为基础,续继招兵买马、制造火器,自己说不定也能……
吴三桂忽然发现,自己还是在顺着这个思路在想下去。因此也再次禁止自己再想,但思想一打开,却根本就不受控制了,吴三桂总是不由自主的顺着保存实力、寻找立足点,扩大势力的思路再想下去,一夜都没有停止。
就在第二天一早,吴三桂又收到了阿济格的命令,催促他立刻进军,而且措辞十分严厉,大有再不进军,就要严办的势头。而就是这份催促进军的命令,使吴三桂终于下定了决心,因此立刻派人去请尚可喜,过营来商议大事。
第七百一十章 进攻浙江(五)
给吴三桂的信送出了之后,商毅也并没有把希望全部都放在这封信上,依然命令成进,严守着太湖的防线,同时也开始在认真思考着跨湖出击的军事计划,另一方面也在等着严州那边的消息。
觉罗巴哈纳攻占了徽州、抓住了潞王朱常淓之后,立刻挥兵东进,杀入了浙江省西南的严州府,想趁着商家军在西南防守空虚的机会,深入浙江内部。不过他对商家军神出鬼没的战术一直都心有余悸,生怕自己深入浙江内部之后,被商家军切断了自己的后路,因此派造正白旗梅勒额真瓦尔喀珠玛喇和其弟伊玛喇,率领一万五千人马,进入严州府,攻占了淳安、遂安两个县城。而自己带领着剩下的一万五千人马,坐镇徽州为后应。
但就在这时,段鹏也带领着特种兵旅和步兵第十五师赶到了严州府,并且进驻严州城,分兵驻守分水、挡住了清军的去路。双方在严州府境内对持起来。
段鹏自然不会坐视清军杀入浙江境内,因此也分兵出击,派特种兵旅的一个团,立刻去抢占位于严州府和徽州府交界的街口镇。切断徽州的清军援救严州府内的清军的路线,而自己带领剩下的一个特种兵团和十五师,向淳安发动了进攻。
守卫淳安的清军是瓦尔喀珠玛喇率领,兵力约有一万人左右。见商家军向淳安县发动了进攻,一面率军守城,一面分头派兵,去向遂安和徽州求救。而坐镇徽州的觉罗巴哈纳接到了瓦尔喀珠玛喇的求救之后,也不敢大意,立刻带领着一万五千人马,向严州府进发,赶到援救清军。
街口镇只是一个小镇,位于新安江边,人口大约有五百多户,而且没有城墙,外围只有一圈一人多高的土围子,但是从徽州府进入严州府的必由路,清军进入严州府之后,在这时留下了六百人驻守。因此这一战的关建,也就在街口镇的争夺上。
率领着特种兵团赶来抢占街口镇的,是特种兵旅的新任旅长叫何冲,他也是出身于山东那个无名小村里的猎人,早在特种兵刚刚成立,当时还叫侦察兵的时候,就成为其中一员,在随后的战斗中,也不断因立功晋升,在段鹏升任第三军副军长之后,由他接任段鹏,出任特种兵旅的旅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