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91页

和秦一样,隋也是一个短命的帝国,同样王位接替不过三代。武德元年,也就是西元六百一十八年,隋帝国的军官李渊夺取政权建立了唐,一个新的时代也就从此开始了。在唐帝国的建国初期,在经济上并没有非常的实力,但是他们继承了隋帝国的强大而先进的军事,这一点与汉是不同的。

汉帝国建国七十年后才具备征服四夷的力量,而且这种力量是建立在强大经济实力保证的军事力量上的,而唐帝国从一建国就具备了宾服四夷的资本。因此他们并没有像汉初那样一度忍辱七十余年。虽然同是征伐,但唐帝国的征伐与汉帝国是有本质的区别的。否则无法解释为什么汉帝国在征伐战争中国力不断的衰弱,而唐帝国却在不断征战后让自己的国力达到顶峰。

为什么同是征伐,汉帝国却在战争中国力不断被损耗,而唐帝国的军队却越战越强,国力越战越盛。

其实道理很简单,举一个例子,元狩二年,霍去病率领大汉精锐铁骑在一年内两次出征河西,杀五万,降伏四万,扫荡西域尽取河西,其战果不可谓不辉煌。

然而,试想一下,若是匈奴人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也建个城墙什么的,那汉军的骑兵还能如此轻松的去作战吗?

六天穿越五个匈奴王国的大汉骑兵还能扫荡河西吗?

这次战役的模式几乎就是汉军北方战场的基本模式,全部使用骑兵,狂飙突进。虽然使用骑兵具有作战力强和机动的优势,但在攻城拔塞的战争中骑兵几乎成了废物。

而汉军虽然在打败匈奴后也发动了多次对西域的战争,但依然是大量的动用骑兵,汉军在西域的作战模式也只是打败对方后骑兵撤离,偶尔留下一些步兵屯垦。

这种模式实际上是只要西域国家臣服既可,而汉帝国也没有灭亡他们,更没有强有力的军事存在,这种征伐的战果在很大程度上是暂时的。

大汉内部的矛盾却在对外战争的胜利的同时越来越激化。同时,汉帝国也没有对西域大肆掠夺,当时条件下丝绸贸易也是有限的。

而大汉皇帝还对内附蛮夷优厚待遇,国内矛盾必然更加激化,国内财富则不断减少。就是在这样的对外战争中,汉帝国在征伐三百年后走向分裂。

而对大唐帝国,他的战争模式与汉是不同的,虽然汉帝国在南方战线上也使用了步兵,不过这只是因为南方战场没办法用骑兵而已。

而唐帝国呢,每次征战,大唐帝国首先的征伐,都是使用内附异族的士兵,而后才会动用了真正的正规军,汉人的军队,大量使用藩属国的军队是唐帝国作战的一大特色,这样将直接减少本土军队的损失,而付出的也只是一些掠夺来的金钱而已,因此不会影响到整个社会的根本的稳定。

而汉武帝时期由于汉军的大量伤亡已经使得人口停滞增长,汉武帝西征大宛,阵亡十万,这在大唐帝国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唐军装备和训练都是胡兵所不能相比的,太宗皇帝甚至说,对付一万突厥骑兵,唐军只用三百人就够了,虽然有些夸张,但也说明了当时唐军的作战能力。

唐军作战虽然也有像霍去病指挥的那支汉军一样六天内突进两千里,但那只是战术层面,在战略层面上,则是以占领土地为目的,于是就有了安西四镇,有了西域的两百一十七个州县。获得土地和臣服蛮夷的区别就是获得土地等于获得财富,而让蛮夷臣服,只意味着远扬天威。大唐帝国对西域实施的是有效的统治,财富源源不断的从西域流入中土,大唐帝国在西域也有重兵把守,这样,西域成为了大唐帝国的固有国土,而不是名义上的属地,这也是区别与大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