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埃及帝国没落后,来自佩特拉的纳巴泰人控制了西奈的贸易路线达2个世纪之久,直到西元106年,遭罗马打败,该地区遂成为罗马帝国阿拉比亚行省的一部分。
西元初期,西奈半岛变成许多隐士和苦行者的居地,特别是南部山区。公元530年拜占庭皇帝查士丁尼一世,曾在西奈山的低坡上兴筑圣凯瑟琳修道院,该院成为该地区散布的各基督教团体的中心,并且一直是中世纪的朝圣地。
在历史上,1517年后,西奈半岛成为了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并由君士坦丁堡派来的官员治理,直到19世纪初埃及脱离土耳其的直接统治而独立。
在原本历史上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阿里什地区成为英国与土耳其的战场,战争结束时西奈半岛复归埃及,1967年以色列在六日战争中侵入西奈半岛前一直受埃及治理。
在后世,西奈半岛一直是以色列和埃及每次兵戎相见的争夺焦点,半岛东北部的吉迪及米特拉两山口曾经发生过惨烈的战争。
后世的考古学家,根据迈加拉山谷发现的古埃及象形文字记载,认为西奈半岛至少有7000年的人类文明史。1992年,一支美国考古队在费兰洼地发掘出一具距今33万年的人类骨骼化石,说明西奈的文明史还可追溯到更遥远的年代。
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在半岛上开采铜矿、绿松石矿。从这里开采的花岗石,供作在尼罗河河谷修建寺院、宏伟宫殿的建筑材料。半岛的东北部地区,在纪元前和1世纪时曾是人烟稠密的地方,人们在那里修建储水池,灌溉山坡耕地。
西奈半岛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成为了古战争中的“行军之路”。公元前1479年4月,新王国时期法老图特摩斯三世率领埃及士兵远征亚洲,曾途经西奈半岛。
在上埃及的神庙里,还有记载那次在西奈荒漠和石山中艰难行军九天的壁画,其行军路线仍清晰可辨。
公元前13世纪,拉美西斯二世率军穿过西奈沙漠,征服巴勒斯坦、黎巴嫩,并在贝鲁特郊外的狗河边,竖起一块铭记其战功的石碑。
公元前6至4世纪,古亚述人、波斯人和希腊人都是从这里入侵埃及的。后来的阿拉伯穆斯林军队和奥斯曼帝国军队,也选择了这条进入埃及的道路。
后世的名将拿破仑,则将阿里什看成是打开埃及和叙利亚等国大门的“一把钥匙”。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中东经历了4次大规模的阿以战争,西奈半岛都是主战场之一。
从另一种意义上说来,“历史之路”又是埃及同西亚国家和海湾国家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的通道,是尼罗河文明与幼发拉底和底格里斯两河文明等的交汇点。另外,西奈也是几种宗教信徒崇敬的地方。
在历史上,这里就是兵家必争之地,现在也是如此,薛仁贵将从图尔登陆,然后从西奈半岛这里,征服整个埃及。
薛仁贵在图尔登陆,并没有遭受多大的麻烦,如今的阿拉伯帝国正与拜占庭帝国,以及伊斯兰王国打得热火朝天,不单单西亚的兵力被抽调一空,就连西奈半岛也是如此,大量的守军被抽调,奔赴其他的战场,而且叶齐德在埃及的防守中心也并不在西奈半岛上,整个埃及行省的十几万大军,其中大部分都集中在了亚历山大港和塞得港一线,防备着拜占庭人突然偷袭,当然主要防备的还是塞浦路斯和克里特岛上的唐军。
于是薛仁贵几乎没遇到什么像样的抵抗,就在图尔顺利构建了防御体系,并且做出了要向西方进攻,攻击叙利亚的姿态,以达到吸引大食主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