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官仪不愿自己的才华被埋没,决定考官。贞观初年,太宗执政,普通人要想当官,必须通过科举考试,进士及第者,才有当官的机会。那些考不中进士的人,顶多当个跑腿的差役,没有官职,不入品流。
但要考中进士,谈何容易!
每年的应试者都有数千人,最后被录取的,却只有寥寥数人,那可真是千里挑一,比后世的公务员考试难得多!
读书人多是年年备考,考了又考,有的人连考十几次仍然不中,耗费了岁月,贻误了青春。所以有“五十少进士”之说,意思是说考中进士很难很难,以致五十岁的进士还称得上“年轻”,还为“少年”,难怪有人感叹“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了。
上官仪一头乌发,远没到“白头”的年纪,他能考中进士吗?
亲戚们都替他捏着一把汗。上官仪却一点也不紧张,他昂着头,挺着胸,踌躇满志,进了考场。没过多久,发榜了,上官仪榜上有名,考了个全国第三名,进士及第!
这下子不得了,太宗皇帝御笔亲点,让他当了弘文馆直学士,杜睿在前世所看到的《晋书》,就是上官仪在这个岗位上参与编修的,这也是为什么杜睿会对这个在史书上没留下多少笔墨的人印象深刻的一个原因。
无论是在原本的历史上,还是在如今的历史上,上官仪的官运都十分不错,在弘文馆没多长时间,太宗很快又提拔上官仪当了机要秘书,专管校对皇帝的诗文。上官仪成了最年轻的侍臣。太宗特别喜欢这个年轻人,每次宴会群臣,都要让他作陪。
上官仪的好运气来了,此后步步高升,俸禄越领越多,官职越做越大,及至历史上唐高宗李治即位时,他又连升三级,先任秘书少监,再任西台侍郎,最后当上了世人瞩目的宰相!
当上宰相的上官仪,对高宗自然是忠心耿耿,恨不得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可是高宗却不给力,是个典型的“气管炎”,他惧内惧得要死,皇后武媚娘咳嗽一声,都吓得他半天不敢说话。
上官仪自然因为高宗的事,忧心忡忡,适时武皇后得志,专作威扬,高宗欲有所为,动为武皇后所制,高宗不胜其忿,有道士郭行真,出入禁中,尝为厌胜之术,宦者王伏胜发之,高宗大怒,密召西台侍郎、东西台三品上官仪商议。
上官仪于是言:“皇后专权自恣,天下人都不说好话,请废黜她。”
高宗意亦以为然,即命上官仪起草诏书。皇帝左右有人奔告于武后,武后赶忙找高宗诉说。当时,诏草还在高宗处。高宗羞缩不忍,复待之如初。
武后怒,高宗哄骗她说:“我初无此心,皆上官仪教我。”
可怜上官仪一片忠心为社稷,居然就这么被高宗给卖了,因为上官仪先为陈王李忠谘议参军,与宦官王伏胜俱服侍过被废黜的太子李忠。武则天于是使许敬宗诬奏上官仪、王伏胜和李忠谋大逆。十二月,上官仪下狱,与其子周王府属官上官庭芝、宦官王伏胜皆死,籍没其家。
这就是杜睿熟习上官仪的第二个原因,被自己效忠的主君阴死,上官仪也算是死的格外憋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