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5页

俱令作罢,免除了并州数万人的劳役。

唐高宗闻之赞叹说“真大丈夫矣!”

武则天垂拱二年,狄仁杰出任宁州刺史。其时宁州为各民族杂居之地,狄仁杰注意妥善处理少数民族与汉族的关系,“抚和戎夏,内外相安,人得安心”,郡人为他勒碑颂德。

杜睿想要将狄仁杰留在澳洲道理事,就是因为看中了狄仁杰在历史上善于调和少数民族与汉族关系的能力,当然还有狄仁杰的爱民。

是年御史郭翰巡察陇右,宁州歌狄刺史者盈路,郭翰返朝后上表举荐,狄仁杰升为冬官侍郎,充江南巡抚使。狄仁杰针对当时吴、楚多淫词的弊俗,奏请焚毁祠庙1700余所,唯留夏禹、吴太伯、季札、伍员四祠,减轻了江南人民的负担。

后因武承嗣诬陷狄仁杰谋反,狄仁杰被贬彭泽,在彭泽令任内,狄仁杰勤政惠民。赴任当年,彭泽干旱无雨,营佃失时,百姓无粮可食,狄仁杰上奏疏要求朝廷发散赈济,免除租赋,救民于饥馑之中。

狄仁杰在后世的一些影视剧当中,都是以一个大法官的形象出现,但事实上狄仁杰在军事上也颇有作为。

在历史上,万岁通天元年十月,契丹攻陷冀州,河北震动。为了稳定局势,武则天起用狄仁杰为与冀州相邻的魏州刺史。狄仁杰到职后,改变了前刺史独孤思庄尽趋百姓人城,缮修守具的作法,让百姓返田耕作,迷惑契丹,契丹部闻之引众北归,使魏州避免了一次灾难。

当地百姓歌颂之,相与立碑以记恩惠。不久,狄仁杰升任幽州都督。狄仁杰的社会声望不断提高,武则天为了表彰他的功绩,赐给他紫袍、龟带,并亲自在紫袍上写了“敷政木,守清勤,升显位,励相臣”十二个金字。

杜睿想要狄仁杰留在澳洲道,还有一个关键的原因,那就是狄仁杰对大唐的忠贞。

狄仁杰在历史上最为显赫的时候,基本上都是在武周一朝,当时武家势大难制,然而狄仁杰却不畏惧强权,始终都对李唐皇室忠贞不二。

神功元年十月,狄仁杰被武则天招回朝中,官拜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加银青光禄大夫,兼纳言,恢复了宰相职务,成为辅佐武则天掌握国家大权的左右手。

此时,狄仁杰已年老体衰,力不从心。但他深感个人责任的重大,仍然尽心竭力,关心社会命运和国家前途,提出一些有益于社会和国家的建议或措施,在以后几年国家的社会政治生活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圣历元年,武则天的侄儿武承嗣、武三思数次使人游说太后,请立为太子。武则天犹豫不决。狄仁杰以政治家的深谋远虑,劝说武则天顺应民心,还政于庐陵王李显。

当时,大臣李昭德等也曾劝武则天迎立李显,但没有为武则天接受。对武则天了解透彻、洞烛机微的狄仁杰从母子亲情的角度从容地劝说她:“立子,则千秋万岁后配食太庙,承继无穷;立侄,则未闻侄为天子而附姑于庙者也。”

武则天说:“此联家事,卿勿预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