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然之,诏五品以上极言得失。俄拜尚书左仆射、太子少傅。永徽四年,自三月不雨至五月,行成惧,以老乞身,制答曰:“古者策免,乖罪己之义。此在朕寡德,非宰相咎。”乃赐宫女、黄金器,敕勿复辞。
张行成固请,高宗曰:“公,朕之旧,奈何舍朕去邪?”
张行成惶恐,不得已复视事。未几,卒于尚书省舍,年六十七。诏九品以上就第哭。比敛,三遣使赐内衣服,尚宫宿其家护视。赠开府仪同三司、并州都督,祭以少牢,谥曰定。弘道元年,诏配享高宗庙廷。
和于志宁一样,因为历史发生了变化,张行成身为东宫旧属,李承乾登基之后,也得享高位,位居上书左仆射之职。
“张爱卿以为,此战若何!?”
张行成出班答道:“圣上以宋国公为前军都督,奈何久候捷报不至,便横加猜测,圣上知人善任,既以宋国公为帅,何必又反复忧心,以损龙体,此非社稷之福!”
李承乾闻言,不禁一阵赧然。
这时,刚刚被李承乾下旨,列班朝堂的太子李弘,大声道:“父皇,儿臣相信宋国公此战必胜。”
李弘虽然年纪幼小,但说起话来掷地有声,让人不禁侧目。
“哦!”李承乾闻言,颇感兴趣,问道,“太子何以觉得宋国公此战必胜!?”
“父皇,您不是一直相信宋国公吗?您想想,这么多年宋国公奉旨办事,何曾让您失望过?就是吐蕃那么难打,宋国公不是一样拿下来了吗?前翻西域势微,群臣皆以为不可胜,可到最后,宋国公出马,还不是经大食百万精兵杀得望风鼠窜,这一次大食更弱,而大唐更强,何以不能胜!”
李弘的话,虽然说得毫无根据,可是这份胆气,不由得不使人欣慰了。
只不过那些最近这些年被李承乾提拔上来的少壮派闻言,却是一阵担心,听李弘的言语,分明对杜睿十分崇拜,要是等以后李弘登基的话,定然会格外重用杜睿,到时候,哪里还有他们说话的份。
李承乾闻言,也是一阵欣慰,点点头,笑道:“是呀,杜睿是从来都没有让朕失望过,吐蕃,先帝二十余年都不曾灭了,却没有挡住他,区区大食一定也挡不住。”
李承乾的嘴上虽然这么说,可是心却依然悬着,毕竟这一次要面对的可是大食,不是吐蕃,大食的疆域比起吐蕃更广阔,装备更加精良,训练有素,骠悍善战,更有易布拉西·默罕默德这样的人杰为敌,对于胜利,李承乾还是有些不自信。
李承乾的担心是有道理的,吐蕃哪能与大食比,无论是疆域还是人口武器装备,两者间的差距不是一星半点儿,而是相差很远很远,可以说天差地别。
遇到这样的敌人,谁也不能说百分百能战胜,即使有很高的胜算。要知道,战场上瞬息万变,上一刻还是胜算在握,下一刻就可能全线崩溃,尤其是遇到大食这样的强敌更是如此,龟兹一战,唐军好歹还是本土作战,占据着天时地利人和,可这一次确实要翻越葱岭,到大食的腹地征战,难度可想而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