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68页

以往这些问题,李承乾都是可以回避的,可是今天发生了这样的事情,李承乾不能不在心里画上了一个大大的问号。

大唐这副万斤重担压在身上,已经让李承乾不堪重负了,太宗皇帝将大唐江山交在了他的手里,李承乾一言一行都不得不小心在意,生怕举止有错,将太宗穷尽二十余年心血打造出来的盛世景象毁于一旦。

李承乾不觉得杜睿当真会背叛自己,背叛大唐,如果杜睿真的想要谋逆的话,当年诸皇子争储的时候,杜睿只要有所动作的话,现在大唐的江山恐怕早就姓杜了。

李承乾真正担心的是,朝中出了权臣,历史上的教训实在是太惨痛了,李承乾读史,见识过的权臣就多不胜数。

如今杜睿能对他忠心耿耿,可是以后呢?

李承乾自打登上皇位之后,终日里劳心劳力,便时常感觉力不从心,万一那一日天意不遂人愿,他出了什么意外的话,到时候君弱臣强,太子李弘能不能压制得住杜睿,这么一个强臣,到时候主少国疑,万一……。

李承乾已经不敢再向下面想了!他绝对不能让那样的情况发生,身为一个皇帝,他不单单要考虑他自己,还有他的子孙后代,就像每一个帝王一样,李承乾也希望自他以后的大唐能够传百代,千代,万代。

或许李承乾都没有感觉到,时过近迁,当年因为太宗反复猜疑杜睿而愤愤不平的他,如今已经陷入了和太宗一样的怪圈,爱才,惜才,用才,却在心中有着出自本能的防备。

当真这种防备,不单单是李家父子,历朝历代的皇帝都是如此,汉高祖登基之后,就大肆屠戮功臣,宋太祖杯酒释兵权,明太祖更是将那些大臣们杀得人人自危。

这倒也不是什么错处,只是当初李承乾登基之前,还曾暗暗发誓,等到他做皇帝,要给与杜睿最大的信任,可是到头来又如何,身为一国的皇帝,他要考虑的不是和杜睿之间的友谊,而是整个大唐天下。

想到此处,李承乾也不禁暗暗苦笑,他现在算是彻底明白了当初太宗皇帝为什么会将杜睿三番两次的贬谪,杜睿的能力已经超出了一个皇帝的控制范围,而且杜睿行事的风格,又是每一个皇帝所忌惮的,能如何?又能如何?

第四百四十章 确有此事

就在天草四郎一行人到达长安的十天之后,杜睿一家也返回了长安,这个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李义府在承天门前闹了那么大一通,早就在长安传扬开了,再加上天草四郎等人的推波助澜,如今整个长安都已经知道了,杜睿在倭州所做下的事情。

对此人们的褒贬不一,有些人对杜睿是深信不疑,这些年无论是变法,还是对外征战,杜睿对大唐的功勋卓著,早就在人们的心中树立了一个能臣的形象,这些人相信杜睿如此做法绝对是有自己的考虑。

相反有些人则因为各种原因,或是因变法,导致家族势力削弱,或是因政见不一,对杜睿心怀怨恨的,则对杜睿大肆抨击,直指其为乱臣贼子。

杜睿一到长安,就感觉到了事情有些不妙,等回到家的时候,见宝钗,黛玉两人忧心忡忡,心中更是不免发出了一声长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