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睿道:“圣上对臣父优容之极,臣感激不尽!”
太宗叹道:“只是如今那般老臣大多都已然物故,朕每每午夜梦回,耳边总是那些铁马金戈之声相伴,恍若诸卿皆伴于左右,为我大唐扩土开疆!”
太宗说着,很是怀旧,他是很念旧情的一个人,不然,后来他也不会后来命阎立本绘下那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来追想缅怀过往的时日,大唐的功臣,也是有了太宗这样的开明的君王,方大都得到了善终。
杜睿想着,不禁头脑之中灵光一闪,冒出了个念头来。太宗见杜睿不言语,忙问道:“承明!可是有何想法?”
杜睿忙躬身道:“正是,臣以为既然圣上如此感怀魏大人之逝,何不在这皇宫之中建一座凌烟阁,将我大唐功勋卓著者之画像和生平尽列其上,日后,于国有大功者,皆能于此留下生平和功绩,一来圣上可以时时凭吊,以慰思念之情,二来也可供我大唐之后人世世代代瞻仰,以之激励后人不忘创国之艰,卫国之险!”
太宗闻言也是连连点头,精神照比方才好了不少,凝神聚气地继续听杜睿进言。
“臣还有一个想法,那就是另建一座忠魂祠,专门祭祀那些为我大唐开疆浴血、披荆斩棘、奉献生命的将士们,让我大唐为国效死之豪杰英魂能有所归处。也是向我大唐帝国的无数仁人智士宣告,死亡,于国有大功者,便可享后人永世凭吊。因为他们是为了我大唐帝国的尊严与生存而战斗至死的英魂,当活着的人寄托哀思时,我大唐帝国军人的精神,将永留心底!当因战斗牺牲的亡者在历史与时间之中飘荡时,忠勇,顽强,奋战至死,决不屈服的他们,名字将被刻在忠魂祠上,英名将流传千古。”
太宗听着也是激动不已,连声道:“好!好主意!让英魂有所归处,果然是好主意!天下有你这样只一心为国而无一已之私的良才,乃朕之幸,大唐之福!”
杜睿连忙躬身道:“圣上谬赞了,臣万不敢当圣上如此赞誉!若说是当真一心无私之人,臣以为只有魏大人堪当此名!”
太宗道:“你就莫要自谦了,乾儿!忠烈祠之事便交由你来操办!”
李承乾闻言,不禁大喜过望,连忙应承道:“儿臣遵旨!”
太宗交给李承乾办这件事,对李承乾也是大有好处,旨意是由太宗来颁布,可具体的操办事宜,却是由李承乾来主持,虽然功劳小一些,但是却一样能得到那些将士们的感激与支持,对李承乾稳固储位,绝对是件天大的好事。
太宗接着又看向了杜睿,道:“承明!你书法天下无双,又专攻丹青之道,这绘图题词便交由你了!”
杜睿也不敢怠慢,道:“臣领旨,只是这凌烟阁上何人登顶,还请圣上示下!”
太宗闻言,也是一阵沉吟,道:“此事,朕还需好好斟酌一番,凌烟阁一事,你们暂且不要透露出去,随后朕便将名单交给你,你来按名作画!”
杜睿也知道太宗的顾虑,绘图凌烟阁这件事原本就是天大的荣耀,后人就曾有诗赞曰: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