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1页

如今的古印度,也就是天竺,或者身毒国并非平静的所在,北部地区正处在戒日王朝的晚期,国主戒日王是印度历史上的著名国王、剧作家兼诗人,也是最后一个统一了北印度的本地人国王,他的统治时期也是印度历史上的一个光辉的时代。

戒日王为杜睿所熟悉主要就是因为玄奘西游的缘故,据记载公元631年,一位满面风尘的高僧来到了印度,他游历印度各邦国,宣讲大乘佛教的教义,名声鹊起,逐渐引起了戒日王的注意,这位高僧就是来自中国的陈玄奘。戒日王特意在首都曲女城为玄奘举行了无遮大会,20多个王公和5000多名大小乘佛教、婆罗门教高级学者参加了大会,由玄奘宣讲大乘佛教教义,与会者没人能驳倒他,因而获得了“大乘天”的尊号。会后戒日王请玄奘骑象巡游天下,宣讲说法,一时间在印度掀起了“大唐热”,实际上也借此以统一佛教教义,排除纷争。

此时的戒日王已至暮年,北印度虽然还维持着表面上的统一,但是因为社会矛盾不断激化,外贸萧条,货币短缺。政体沿袭发多,但更加分散。已经隐隐出现了崩溃的征兆,再加上戒日王本身没有子嗣,更是为这个王朝的最终灭亡埋下了一个伏笔。

至于南印度,就更不用说了。小国林立,政出多门,在南印度几乎每个国家都有几个藩属,每个藩属都有自己的军队、自己的行政系统和收税机关。相互之间时常攻伐,战争不断,乌烟瘴气,哪里还有半点儿西天极乐的样子。

航行了数日,坎德拉港已经近在眼前了,用杜睿的话来说,他已经能够闻到不远处那佛陀的气息,只是这股气息现在被暴虐的空气搅浑了。

“兄长!我想不明白,为什么我们要来这里?”

按照原先的计划,并没有天竺这一站,他们在越过印次大陆之后,就应该一直向东,绕过中南半岛,回到他们此次航行的起点泉州,当然如果杜睿那个关于世界是个大圆球的理论是正确的话,应该是这样的。

可是在穿过保克海峡之后,杜睿突然改变了主意,让舰队折返向北,据杜睿说,他们将要到达的是天竺国。

杜睿看着远处隐隐可见的灯火,笑道:“多多接触一下未知的世界不是很好吗?中原的佛教就源于这个地方,追本溯源,这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好习惯。”

苏麟闻言,顿时一阵无奈,他的这位大舅哥什么都好,就是对那个所谓的未知世界好奇心太重了,天竺他也曾听说过,就在大唐的西方,翻过吐蕃高原,就可以到达了,虽然不曾真的到过,但是对于这里,苏麟却没什么好奇的。

“兄长!我觉得我们现在最要紧的就是赶快回家,我们已经出来三年的时间了,这段时间,在大唐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发生!”

杜睿闻言,他的心里同样有担心,只不过这种担心却不会被他表露出来,反而勉强自己装出一副无所谓的样子,笑道:“放心吧!在没有我这个做兄长的答应的前提下,芙儿不会嫁给另外一个男人,现在你的任务是熟悉这个地方,了解这个地方,然后为大唐帝国征服这个地方!”

征服?

苏麟一愣,看向了杜睿,道:“兄长!你的意思是,将来我们会来这个地方作战!”

杜睿一笑,道:“为什么不?这个天下但凡是有土壤的地方,就应该为最高贵的民族占有,而且这个地方的秩序太混乱了,他也需要一个管理者,来为他们重新制定规矩。”

在杜睿生活的那个世界,中国和印度之间的领土纠纷,直到杜睿重生的那一刻依然没能得到解决,中国虽然拿到了阿克赛钦地区,但是却失去了藏南,一条本不应该存在的麦克马洪线硬生生的将中国数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给了印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