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0页

事实上太宗也并非完全是因为这个,他只是不想在自己这一代,便将所有的事情都做了,让子孙只能安于享乐,这个世界很大,他一个人也是开拓不完的,与其如此,倒不如留下些难题,让后世子孙解决的好。

太宗的心思,杜睿也不能完全猜透,此刻他的心中只是充满了对太宗的失望,以至于连醉了数日。

汝南公主听到妙语说了,连忙赶来,正好见到宿醉方醒的杜睿,此刻杜睿睡意沉重,满身酒气,那里还有半点儿浊世佳公子的模样。

“承明!你何苦跟自己过不去!”

杜睿苦笑道:“我原本只是想着为大唐,为社稷,为天下万民做些事,奈何圣上不放心我,如今我也是有心无力,除了肆意纵情还能做些什么?”

汝南公主闻言,不禁板起了一张俏脸,道:“承明!你怎可如此,父皇虽然一时失察,亏待了你,可是总归还是看重你的,还有太子哥哥,他将你引为臂膀,你若是如此灰心丧气,如何对得起太子哥哥!?”

杜睿见汝南公主生气,忙道:“欣儿勿恼,我也不过是说些气话罢了,好了!好了!不喝了就是,既然圣上不肯用我,我便在这杜陵做一农夫就是了,每日里耕田锄地,也是别有一番快意。”

杜睿这人一向说干就干,当即就召来了府中外宅的下人,在大观园内开垦出了一块地,准备等到开春就把那些得来的蔬菜,水果,粮食种子都种下去,自耕自食。

当然杜睿也不能忘了他封邑内的百姓,如今他受封万户,加上以前,实际上他名下的佃农已经达到了一万三五千户之多,以前在他名下封邑上的百姓,农忙时便耕地,农闲时便在杜睿名下的作坊里打工赚钱,如今一个个也都成了小康之家。

此时再受封万户,这整个杜陵,除了以前杜如晦的那两千户封邑之外,余下的都成了他名下的田产。

既然要做农夫,便要做一个最好的农夫,乍暖还春时节,杜睿便要忙碌起来了。

一领粗布衣,一顶斗笠,换上了一伸装扮,杜睿看上去就像是个小户人家的孩子般,带着杜平生,冯照二人,出了大观园,便到了田间。

杜睿一向足不出户,他封邑上的这些农人,除了每逢年节到大观园拜望的里正之外,也没人识得杜睿,都不知道这个白白净净的公子到田间作甚。

杜睿到了杜家堡里正家,便吩咐他将封邑之内所有村落的里正一一唤来,杜家堡里正也不知道杜睿要做什么,又不敢问,只好去了。

那些其余村落的里正闻言,纷纷大喜,最近几年杜家堡百姓的日子,早就让他们羡慕不已,以至于有不少人家都投到了杜家堡落户,如今他们的村子也成了那个传说当中能点石成金,撒豆成兵的杜家少爷的封邑,兴旺发达,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杜睿的封邑内,虽然只有一万三千多户,却分成了七个村落,除了口众最多的杜家堡有三千多户之外,还有曲江村,三兆村,大保村,余王村,五坡村,春临村,共计一万三千五百七十二户,口众六万七千三百二十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