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得王虎这么一问,管天下则是一脸晦气地说道:“别提了,还不是那个叫什么华安的小子。娘的!这小子还真有一股蛮劲。原本是想将他交给方豪的那些部下来对付的,没想到去了好几个都不是他的对手。只好我亲自出马了。刚刚才把这小子给拿下。遵命。我的胳膊还被这在下给划了一刀呢。”说着,管天下亮出了自己右胳膊上的伤口,不过那也只是一些皮外伤罢了,显然,华安想要重伤管天下这样的高手,也是不太可能的事。
大宋绍兴元年秋,江陵南军寨首领方豪起兵谋反,所率大军还未离开南军寨,就被大宋江陵节度使赵燕所属部下王虎、呼天庆和管天下,会同江陵南寨将领方豪里应外合歼灭。
方豪一家百余口人和数名将领,除去方豪长子王康和帐下吴副将,其余尽数被斩或投降。一时间,此事震撼朝廷,陛下震怒,下诏令将方豪尸首悬于江陵城,暴尸一月有余。并且责令节度使赵燕悬赏千两黄金,通缉王康、吴副将。
从这次的战斗中,各路义军看到了东进的一丝契机和继续在西面的危机,一时间,刚刚有些和平气象的南方,又开始蠢蠢欲动,似乎要进行新一轮的清洗。
首先动手的,就是赵燕,赵燕借口夏诚与王德勾结,想要造反,便出兵讨伐。并且,在洞庭湖上,在明教精英弟子们的帮助下,建造了楼船与其对战。夏诚却不战自退,直接向东,退到抚州,击败官军,占领了信州等大片地盘。
而带兵围剿夏诚的刘光世,却被夏诚打得打败,八万大军损失大半,无奈之下刘光世退守衙州。而此时彭友也害怕赵燕的侵袭,放弃了辰州、益阳和岳州,直接退到吉州、虏州,击败了当地的厢军,占领了大片江南西路的地盘。
可是未曾想,就在各军之乱将要更加纷乱目标直接指向更好击败的南宋官兵的时候。高宗赵构突然颁布了数道圣旨,封夏诚为江南东路经略使,封彭友为江南西路经略使,封刘广为南康军经略使。而其中还有一道圣旨,竟然是加封福建路高安为福建路经略使。最后,加封节度使信王赵榛为楚王。
随着这数道圣旨的颁布,原本已经是蠢蠢欲动的诸路义军,一下子就平静了下来。高宗如此封赏,让所有义军首领心满意足。如果说真要有什么不安的话,那就要属刚刚跑到福建路任职的高安了。
谁都无法理解,为什么高安会当上福建路经略使,一步登天。若要说封官的话,也是义军出身,被封为福建总统制的范汝为似乎更有资格吧?这其中的缘故,却是无人得知,总之,这数道圣旨的颁布,让各路义军暂时平息了对皇帝赵构的敌意,而加强了对那赵燕的嫉妒恨,而南方的天下又再度平静了下来。
对于老百姓来说,用不着打仗,自然是再好不过了,他们巴不得以后就这么下去,天下太平,什么事都没有,那就最好不过了。
在信州上饶的首领府内,一个咆哮声却是骤然响起道:“夏大人!夏大人!我要见夏大人。谁都不许拦我。滚开!我要见夏大人。”只见一名身穿银甲的战将正在朝着首领府的内院冲了过去。
而在他的身边,五六名战将都是手脚齐用,想要阻止这银甲战将继续往前走,这银甲战将不是别人,正之前从南军寨逃走的王康。
“王大人,请不要太过放肆了。这里可是我家大人的居所。”作为夏诚的亲族大将,夏孟燕见到他们几个都拉不住王康,干脆就直接拦在了王康的面前,沉声喝道:“王大人,我们也被那赵燕击败,退到东边来了。我家大人这么做自然有他的安排。你若是有什么疑问,也要在前厅等着大人出来了再说。怎么能够随意闯进内院?这里面可是大人的家眷所在。我等大人的亲族都不便进去,你一外人,如何敢擅闯?”
王康却是不管那么多,大声囔囔了起来:“我管不了那么许多了。夏大人当初可是答应了我的。说一定会助我报仇。可现在他竟然在那赵燕的攻袭下东逃了!夏大人岂能如此言而无信。不行。我一定要亲自面见夏大人。问个清楚。夏大人!夏大人出来见我。”
“王康!你休要放肆。”看到王康依旧不顾一切地往内院冲,夏孟燕也是惊出了一身冷汗。
幸亏今日他有事来找夏诚,才会在这里碰上王康,要不然,没有人拦着这小子,那他岂不是要冲进内院大闹一番?只是就算是他在这里,以他和现在趴在王康身上的那些普通将领的能力,也挡不住王康这头蛮牛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