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杨炎有三子四女之中,子女之中,年纪最大的是流苏生的大女儿舜华,都已经到了八岁,而年纪最小的是赵月如生三子载道,也过了三岁。杨炎刚一回家,立刻就被孩子们团团围住,叽叽喳喳叫着“爹爹,抱抱我”“我要爹爹抱抱”。只忙得杨炎抱起一个又一个。
好不容易才轮到最后一个是叶沐雪生得二女儿弄影。小丫头在杨炎脸上亲了好几下,道:“爹,这时你回来了,还会出去吗?”
杨炎心中一动,也在女儿娇嫩红润的小脸上亲了一下,道:“爹不出去了,毎天都在家里陪着弄影玩好不好。”
弄影十分欢喜的拍着手,道:“好啊!好啊!弄影喜欢和爹一齐玩。”
而在杨炎侧头看时,自己的七位夫人脸上,都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后记
写到这里,本文终于可以告一段落,不过还是有必要做一个小结的。本文收录南渡时期四十七员将帅,其中岳飞系十二人,韩世忠系八人,张俊系八人,吴氏兄弟系七人,王彦刘锜八字军系三人,刘光世系两人,陕军旁系四人,其他系三人(李显忠、马扩、王渊)。从出身来看,有西军背景的十六人(如果算上其部将,这个数字将达到二十二人),而且多是独当一面的大将,除此以外就是以岳飞为代表的两河义军,共有八人,但其影响力与西军系统无法同日而语。南宋将帅多出于西军的说法,应不是虚言。
再来看看结局,四十七人中,战死二人,死于自己人手上六人,其余皆得以善终,总的来讲还算不错。这批人大部分死于绍兴十二年到绍兴三十一年间漫长的“和平”时期,宋金重新开战的时候只剩下十九人,而且多数年事已高,过了黄金时期能保全晚节的不过吴璘、杨存中、李宝、张子盖、李师颜、赵撙六人而已。想当年高宗一直为军中悍将过多而头疼不已,到了孝宗朝居然找不出几个合格的统帅,不能不说是一个讽刺。
岳、韩、张、吴四家堪称军界四巨头,四人性格品性各不相同,有趣的是,其部将也多少沾染了一些其主帅的特点。岳飞的部将多是能战之将,军事素质过硬,但性格都比较耿直,和平时期混的好的寥寥无几;韩世忠对金战绩起伏不定,其部将水平也是良莠不齐,既有解元、王胜这样真正的能战之将,也不乏王权、刘宝之流的庸将,偏偏能战者多数短命,庸才活得倒挺长;张俊善于揣摩上意,是玩权术的高手,其部将也个个不善,杨存中、赵密、田师中,在政治上都有一手,最后都升到了大将以上级别;吴玠部将则多为悲情人物,田晟、姚仲、王彦均是因一战失利而退出军界,最后都终老于家,估计其临终之时多数都心有不甘。
最后,就是最有中国特色的排名部分了,总要对南渡诸将的战力高低来一个一家之言。以我个人的观点,岳飞排第一应该是没什么争议的,下面就应该是吴氏兄弟,其中吴璘应该略强于吴玠,之所以这么说,因为吴玠的几次大胜吴璘都有参与,也是获胜的重要功臣,而且绍兴十年、绍兴三十一年两次反攻,吴璘都直接指挥,在攻城略地方面也有不错的表现,既是坚盾,又是利矛,从这个角度上说,吴璘的战绩比其兄更加全面。排在第三层次的应该是韩世忠、刘锜、李显忠、杨存中四人,都具备统领大军团作战的能力。第四层次则是王德、杨政、张宪、李宝、赵撙等猛将,战绩也很突出,但缺乏指挥大军作战的经历。再往下就是张俊、两个王彦、姚仲、马扩、解元、王胜、牛皋、王贵、李彦仙等人,这些将领对付伪齐、流寇不在话下,和金主力部队交战基本是五五开。第六层次是郭浩、曲端、李道、张子盖、戚方、李横等人,属于军事经验丰富的“宿将”,战略上没有什么突出之处。最后一层就是刘光世、王权、刘宝、田师中、成闵、赵密、王渊这帮人了,他们做一个部将可能还比较合格,但一旦升到大帅位,就丑态百出了。
从宣和七年到隆兴二年的南渡时期,前后四十年,宋金之间大小战役不下千场,南渡诸将取得的胜利也不少,南宋朝廷就曾经总结过所谓的十三处战功,分别是:张俊明州防御战,韩世忠大仪镇伏击,吴玠和尚原、仙人关阻击战,刘锜顺昌大捷,李宝胶西唐家岛海战,刘锜扬州皂角林回马枪,王琪、张振等采石大捷,邵宏渊真州胥浦桥防御战,吴珙、李道茨湖击退金水师,张子盖解围海州,赵撙守蔡州和王宣蔡州确山县野战。对于稍微熟悉宋史的人来说,这个名单都是不令人满意的,十三场战役中,有些实际是小胜甚至败仗(茨湖之战、胥浦桥防御战),还有一些只是战术上的胜利(皂角林回马枪、海州解围战、大仪镇伏击),一些真正影响重大的胜仗反而漏掉了。作为本文的结尾,我总结了南宋对金的十大胜仗,并列出主要参与者(带号为战死者):
1、韩世忠黄天荡
时间:建炎四年三月
参与者:韩世忠、解元、苏德、梁红玉、孙世询、严永吉
评论:此战虽然最终以失败告终,但韩世忠以八千水军把兀术数万大军堵在长江南岸一个多月,差一点就全军覆没,自此兀术再也不敢轻易渡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