札八儿火者已经多次出使大宋,基本都很圆满的完成了任务,而且与许多大宋的官员都有一定的交情,一般的情况下,是不应当更换的。当然出现一些别的情况,另换人选到也不是不可能。但换了正使,却让过去的正使担任副使,那就有些不正常了。只能说明一个问题,耶律楚材在蒙古的地位和作用,已经超过了札八儿火者。那么这耶律楚材究竟是何方神圣?
虽然现在宋蒙是联盟状态,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话放在那里都能适用,因此赵忱点点头道:“杨卿,着职方司去查一查这个耶律楚材的来历。那么第二点是什么?”
杨炎道:“陛下,各位大人,你们看蒙古的这份国书写得似乎也与过去大不相同。”
赵忱听了,这才注意到,在此之前蒙古送来的国书语言粗鄙,仅仅只能将意思表达清楚,跟本谈不上什么文采。而蒙古这份国书确实写得措词文雅,词澡优美,骈四俪六,富丽堂皇。只是大宋的任何一位文士所写,也不过如此。一看便知一定是一位饱学之士所写。莫非就是出自这位耶律楚材之手吗?
虽然现在还不能确实这两点不同,会给宋蒙关系带来什么影响,但赵忱也意识到,对这次蒙古使臣来使也不能轻视,因此想了一想,道:“杨卿,我大宋诸臣中,算你对蒙古的情况最了解,那么就由你来接待蒙古使团,看看他们有什么目地。”
杨炎忙道:“臣尊旨。”
第二天,杨炎和鸿胪寺正卿张公旦一到去迎接蒙古使臣。双方相见之后,由札八儿火者为双方互相做了引见。
杨炎见耶律楚材身姿雄伟,长须过胸,面如冠玉,长眉入鬓,气度非凡,仅从外表上看,就知道此人绝非等闲之辈。看来他能够取代札八儿火者,绝不是偶然。
而耶律楚材在金国闲住时就早己听说过杨炎的名字,而他在蒙古的时间虽然不长,但上至铁朩真,下至木华黎,博尔术,哲别、速不台等蒙古诸将对杨炎都佩服不己,心里自然对他也充满了好奇。
初见杨炎时,耶律楚材只觉他看起来比实际年龄仿佛更年轻一些,但中等身材,相貌普通,根本就不像一位纵横疆场,指挥千军万马的当代名将。
由其是杨炎今天是接侍蒙古使团,因此换上了一套文士的衣服,到像是一位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终于免强通过科举考上进士,似乎可以马上入仕为官,但甴于自身的资历不足,却只能做一名寄碌官员,等待着放任的年轻官僚,日后的成就最多不过是个州府的长官,然后慢慢熬到致仕的样子。而只有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杨炎双眼中偶尔一闪而过的精光,才令耶律楚材觉得“人不可貌相”这句老话却是太有道理了。
双方寒宣一番之后,耶律楚材首先开口道:“蒙古、大宋与金国都有不共戴天之仇,然而如今金国国势庞大,非一方能够轻易灭之,因此蒙古、大宋联合灭金,精诚合作对双方都是大有益处。”
杨炎也道:“耶律先生说得是,去年大宋和蒙古联军灭掉了西夏,在下曾与铁木真及蒙古诸将并肩作战,正在回想起来,还是记忆犹新。”
耶律楚材道:“因此我们蒙宋双方对付金国,也应该行动一致,同时从南北用兵,使金国腹背受敌,方才能报双方之仇。如此我汗才以为,我们两国应该达成一致出兵的协议。”
杨炎道:“铁木真大汗有如此想法甚好,我大宋也完全赞同双方进动一致,否则只会让金国逐个击破,但大宋目前还需要时间来恢复国力,在短期内是无法对金国发动全面进攻,因此现在也无法与蒙古约定俱体的出兵日期,这一点还请耶律先生见谅。”
耶律楚材点点头,道:“兵者,国之大事,必须慎重行事,大宋有难处,这一点楚材也是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