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汝愚道:“你要知道,金军可是有三十万大军啊!”
杨炎当然知道他们在但心什么?笑道:“兵贵精而不贵多,而且一场战事,并不是人马数量多的一方就绝对能赢,金军看来人多势众,其实不过是虚有其表而己,这一次金军来援助西夏,已经有三个弱点了。”
赵汝愚等三人又互相看了一眼,赵汝愚道:“愿听子昊详解。”
杨炎道:“第一,成军仓促,必然准备不足。这一次金军出动了大军三十万,但准备时间却只有一个月,这么短的时间里,能把人数凑齐就已经很不错了,更勿论是马匹、武器、衣甲、粮草等物。现在隆冬来临,天时已经不利,因此准备不足,将使金军的战斗力大打拆扣。其实金国还不如只动用十万人马,先牵制我们,拖到明天春暖花开,准备充足之后,再出动大军。”
赵汝愚等人这才恍然大悟,他们一开始确实是被金军的兵力数量吓住了,却没有想到前期准备这一层上来。大宋出动二十万大军攻击西夏,就足足准备了五个多月,只用一个月来准备三十万大军的各项用度,当然是不够的。
杨炎接着道:“第二,现在西夏人马已经被我们压制到了黄河西岸,而金军出兵必需先经过黄河东岸的地区,而河东地区的险要之处尽为我大宋所有,在这里他们将得不到西夏的半点帮助,因此金军地利尽失。第三,金国的第一名将完颜长之以被金帝完颜允恭贬职,第二名将完颜陈和尚也留守山东,这一次出兵的主将不过是仆散忠义、纥石列志宁和、孛撒之辈,虽是宿将,但也均以老朽,并不足为惧,就算有完颜允恭御架亲征,又能有多大做为,人和一条,金军也没有了。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尽失,纵然有百万之众,也不过是一堆蝼蚁而己。我只用七八万人马,只要能够遏守险路,诱其深入西夏境内,然后再断其粮道,就足以破之。”
听完了杨炎的讲述之后,赵汝愚等三人这才长出了一口气,完全放下心来。也都不得不佩服杨炎,别人一听说金军三十万,都早己吓昏了头,而杨炎却依然能够保持冷静的头脑,客观的分析双方后优劣,确实是一代名将的风范。
赵汝愚道:“听了子昊这一番话,我也就放心了,不过西夏战事关糸重大,子昊还是不可掉以轻心。我想多一些兵马,总是好的。何况建康朝廷已经派出了人马,也就不必再让他们回去了吧!”
刘珙也笑道:“常言道: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以子昊的用兵之能,当不在韩信之下,加上这五万大军,也更保险一些。”
杨炎当然知道两人这也是一番好意,道:“相公和宣抚的好意我岂能不知,不过我另有计划,现在金国的主力大军均在西夏,而在江淮一线,完颜长之被降职,完颜陈和尚正在山东,中原一带守卫空虚。而朝廷在江淮一线还有近三十万人马,如果这个时候朝廷能从江淮出兵,分兵两路,一路进取山东,牵制住完颜陈和尚,另一路进取中原,应是大有可为。虽然说还难以收复开封,但也能为日后北伐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因此这五万大军还是让他们返回建康去为好。”
赵汝愚在一次被杨炎天马行空般的想像力所震惊,他没想到杨炎的胃口会这么大,不仅对西夏不放手,而且还盯着中原的地方。而刘珙和辛弃疾都是精通军事的人,听了杨炎的分柝之后,也觉得宋军在江淮一线再开避一个战场也是大有可为的事情。不过这一来原来只是一场局部战事的规模将会无限扩大,说成大宋与金国全面开战,也不是不可能的。因此必须谨慎行事。
刘珙沉思良久,才道:“以我大宋目前的国力,要想支应这样的双线作战,恐怕还是有心无力吧!”
杨炎笑道:“刘宣抚误会了,我并不是现在就要与金国全面开战,而且在江淮一线量力而行,可取则取,不可取则退,而且在江淮一线,后勤供应线路短,又有水运可走,负担也要比西夏的战场轻得多。以朝廷的力量,一两场小规模的局部战争还是应付得了的。而且我大宋的国力不足,金国的国力也未必能够比我们好,大家不过是半斤八两罢了。只能够夺取南阳或是宿州,就是成功了,退一步来说,就算难以夺取中原,也能够牵扯金国的兵力,分散金国的注意力,对于西夏的战事,也是大有帮助。岂不比劳师远行入川要好得多吗”
刘珙又想了想,才点点头,道:“子昊说的有理,不过我看现在既然到了这一步,索性再走一步,马上从川中出兵,进攻凤翔府和京兆府,反正川中的人马也都已经准备妥当了,随时都可以出兵,打金国一个首尾难顾,看金国如何应对?”
杨炎听了,也想了一想,才道:“这样到也不错,最好等到金军在西夏败退之后,川中的兵马再出击,这样就更好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