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赵汝愚和叶颙虽然对军务不甚精通,但他们却更熟知大宋内政,虽然大宋目前的各项新政措秩推行的比较顺利,国家财政收入有所积累,但必竟时曰太短,以大宋目前的国力,还不足以支持一场全面收复失地的战争。同时新政推行的时间也不长,还没有深入人心,反对的声音从未间断过,只是因为新法的施行没有出现过大的失误,而且两年前战胜西夏之前,也极大的提升了朝廷的威信力,因此暂时被压制下去,不过一但朝廷出现大的变故,比如北伐受挫,势必又会引发一场大规模的动荡。在没有较大的把握,最好还是不要举兵北伐。
但几个人都知道,金国出现皇位更替,毕竟也是一个难得的机会,如果不抓住这个机会,有所做为,也实在太可惜了,以后数年内恐怕也难以出现更好的时机了。而杨炎提出先取西夏,再攻金国的战略,正好符合几人的心意。
西夏一直附庸于金国,早在金国南征的时候,西夏就曾出兵相助过。而且在两年以前,西夏也发兵袭挠大宋的边境。虽然不算是大宋的心腹大患,但总是一个掣肘。因此攻取西夏,对大宋来说也是在进攻金国之前,先消除一个后患。
而且现在金国皇位更替,干涉的可能性不大,而大宋又有蒙古相助,因此进攻西夏的胜算极大,不仅能够扩大大宋的疆土,增加国力,还能削弱金国的势力,还能借大胜西夏,进一步增强朝廷的威信力,实在是一举数得的事情。
因此其他大臣都不反对,赵忱也安心了不少,同时也佩服杨炎的战略眼光。于是下令中书省,就进攻西夏的计划,尽快拿出一个俱体方案来。
军事行动的方案自然是由枢密院来拟定,而杨炎又是进攻西夏的首畅者,同时也是目前大宋排名第一的名将,因此这个任务就责无傍贷的落到杨炎身上。
其实早在从蒙古返回大宋的途中,杨炎就已经认真考虑过进攻西夏的俱体方案,因此也欣然接受了这个任务。也趁这个时会,躲在家里,一边陪伴着妻子儿女,一边认真的写着计划。并且又与在西北驻守多年的王炎,精通兵法的辛弃疾等人反复研究,以弥补自己没能想到的地方。经过了五天的思考和反复修改之后,终于初步制定出一个计划来,然后经甴王炎和辛弃疾认真看过,又提出几点修改之后,才呈交往中书省。
按照杨炎的计划,宋军将在九月十日至二十日之间,分兵三路,进攻西夏。而整个进攻西夏的计划,将分为两个阶段进行。
笫一阶段宋军的进军计划是:西路军由卓啰和南军司出击,向西攻取西凉府,切断甘肃军司回援的路线,而宋军的主力大军将由新会州出兵,先攻取西寿保泰军司和静安军司,然后分兵两路,中路军沿黄河北上,攻进灵州为根据地,然后寻找机会,进攻兴庆府一带地区。而东路军则转攻嘉宁军司,以防止金军援助西夏。整个战争主要将在十月进行,预计将在十一月内结束。
而届时蒙古也会由北边的黑山福威军司、黑水镇燕军司等地向西夏发动进攻,西夏必然陷入两面受敌之中。加上在西夏内部,又有任得敬为内援,因此这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一但这一阶段的作战目标完成之后,严冬也将来临,西夏必然会采取死守兴庆府,坚壁清野,袭击宋军的补给线的战术,迫使宋军陷入困境,并且向金国救求。
因此在这个时候,宋军和蒙古军可以暂时对兴庆府一带地区围而不攻,转而逐步扫淸兴庆府以外的其他地方城市,一方面预防金兵救援西夏。另一方面也可以孤立兴庆府,在西夏站稳脚跟,渡过冬天,等开春之后再发动对兴庆府的进攻,如果没有金国干涉,预计第二阶段的进攻可以在三到六个月之间结束。
在第一阶段,宋军将投入的兵力,杨炎预计将在十八至二十万之间,具体兵力调备是:在川陕的五支御前驻军中,抽调两个军的兵力,共约为六万人马左右,并从建康府的三衙禁军中抽调七到八万人马,以这十三至十四万人马做为这次进攻西夏的主力作战部队,其中至少要保证有五万以上的骑兵部队,然后从其他地方再征调四到五万厢军,在川陕当地还可以抽调二万左右的当地厢军。然后再视第一阶段的战斗情况,决定后继增加的兵力。
按杨炎预计,蒙古可以出动六至八万人马,绝大部份应该都是骑军,而且俱备很强的战斗力,还有任得敬一方,预计也可以出动五万人马来支援,因此这次进攻西夏的总兵力将接近三十五万。
而在西夏方面,国君李仁孝撑控的军队大约有三十万,但在两年前的那次战争中被大宋打败,甴其是在黄河一役,西夏主力人马元气大伤,虽然这两年的时间里,军队的建制也许会基本补充完整,可以动用的人数超过二十五万,另外加上临时征集,预计还可以增加十至十五人马,但真正经过训练的老兵人数大约就在十万左右,因此从双方的军事实力对比看,大宋的胜算也是极大。
同时第一阶段的战争预计军费在一千五百万贯到两千万贯钱之间。需要征调民夫四十至五十万人,同时还需预备五十万石左右的粮食,其他物资若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