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时间紧迫,吴曦一回到兴元府之后,就立刻打发姚巨源赶去京兆府,去面见金国国师安泽和秦凤路制置使完颜衍谋,说明现在的川中局势,表示愿意将兴元府再献于金国,并在金国为臣,只求金国能够发兵来援助自己。
兴元府即三国时期的汉中郡,位置四川北部正中,西连定军山,东接饶风关,北至大散关,南达米仓山,地势险要之及,自古以来都是由关中进入巴蜀的门户。三国时期蜀汉名将魏延即在此镇守十余年。金国现在已经得天水军、成州、凤州三郡,如果再能占据兴元府,等到打开了巴蜀的大门,所谓裂一角而破全局,大军就可以长驱直入,夺取川中之地。
而破川之后,就可以顺江而下,进取江南之地。当年金国完颜宗弼、娄室等名将屡次进攻川中,但都欲取兴元府而不得,吴曦就不信现在的金国就不想要这个战略要地。只要金国对兴元府动了心,那么吴曦就有救了。
何况现在金国还有西夏为援,杨炎本事再大,再善于用兵,恐怕也难以同时抵挡两国的大军。而且自己也是名将之后,又熟知川中地理,如果金国欲从川中进攻大宋,自己必会得到重用,因此在金国也未必没有东山再起的机会。那怕再不济,也可以在金朝继续为官,荣华富贵是跑不掉的。
也正是这样最后的一线希望,才支持着吴曦以及他手下剩余的这近万人马,继续在兴元府中拒守宋军,等待着金国的答复。但兴元府离京兆府有四百余里路程,而且多是山道,姚巨源不可能在几天内就能返回的。吴曦现在也只能耐心等待。
这时宋军已经在兴元府城外驻军三天了,但在这三天里,宋军毫无动静,杨炎即不出兵攻城,也不派人劝吴曦投降。不知这是什么用意。
按说这样的局面吴曦应该感到高兴才对,因为正好可以拖延时间,等待金国的援助。但吴曦心里却越来越不安:杨炎又有什么阴谋诡计,现在他已经深知杨炎的厉害,可不敢再有一点轻视他的地方。面对这完全不合常理的局面,每天提心吊胆,但又无计可施。只盼着金军快来。
如果吴曦要是知道,这时杨炎实际上跟本不在宋军的大营里,只怕连肠子都要悔青了。
其实杨炎这时真的不在兴元府城外的宋军大营里,而率领着一支人马,正深入吐蕃境内,沿着青海湖边前行。
在成都城下,吴曦的八万大军土崩瓦解之后,杨炎收陇降兵,整顿军马,集合了七万大军,留下杨辅、韩植、程梦锡等人守住成都,自已和赵月如,四川宣抚使王炎,带领其他众将,包括归降的杨巨源、李好义等人,一起进攻兴元府。人马所到之处,沿路的府州军县纷纷倒戈投降,跟本没有费力就直抵兴元府城下。而且兵力也扩大到十万余人。
第五百八十七章 大破西夏军(二)
杨炎在兴元府城下扎住大营。这时驻守金州的杨昌鹏和兴州的御前驻军都统制杨朝光,还有原兴元府御前驻军副都统制王彦早己接到了杨炎的消息,在这里等候他。
杨炎也有差不多三年没有见过这位大伯了,众人相见,自然又是一番欢喜,杨炎先给杨朝光见礼。杨朝光一把拉起杨炎,拍着杨炎的肩膀,道:“子昊,你做得好,果然是不愧是我杨家之后,大伯可是为你高兴。”然后又对杨昌鹏道:“当年子昊刚回杨家的时候,你爷爷就说过,子昊日后必成大器,成就当在你们弟兄之上,说得果然不错。日后你还要多向子昊请教才行。”
王炎也在一边对杨朝光道:“杨都统,杨家能出这样的少年材俊,既是国家之幸,也是杨家之幸。子昊日后成就不可限量。”
说得杨炎连连摆手,道:“伯父,王宣抚,你们太过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