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页

宋翔[校对版] 木林森444 2106 字 2022-11-12

岳飞是在三十二岁的时受封节度使,在大宋的历史上以是罕见。受封节度使之后,岳飞曾说:“三十岁建节者,自古少有。”这一句话被秦桧演变成“三十岁建节者,唯我与太祖皇帝。”后来也成为岳飞被害时的一条罪名。而以杨炎这样发展下去,恐怕不到三十岁就能受封节度使了吧。

当然凭赵眘对杨炎的直觉,和目前为此从杨炎的表现来看,赵眘都不相信杨炎会藏有野心。而且赵眘也自信,只要自己还是皇帝,也绝不会将杨炎置于一个可以造反的处境中。

但是赵眘今年四十二岁,做了七年的皇帝。于心自问,自已还能在这个宝座上坐多久呢?十年?二十年?就箅是二十年后,杨炎也不过四十岁,正当壮年。那个时候自己留给太子的恐怕将会是一个资历、实绩、能力、声望、权力正是顶峰的武将。何况太子的年纪也比杨炎大,而且身体一向不太好,恐怕也不会在皇帝这个座子上坐太久。那时杨炎岂不是三朝元老之臣了?就箅杨炎现在能对自已忠心,但对太子呢?对太子的儿子呢?杨炎还会保持忠心吗?恐怕真会如同太上皇所说,到了那个时候,事情就由不得杨炎自已了吧!

赵眘心中那了个寒战,不敢再想下去了。

第六十二章 张浚病故(三)

想到这里,赵眘不禁苦笑起来。如果虞公亮还活着,他的身世、能力、实绩都足以与杨炎相当。只要以后刻意加以扶持,在今后的朝庭格局中可以形成两人并立,互相限制的局面。那样一来,赵眘也可以安心一些,但可惜虞公亮偏偏在这次远征中战死,岂不是天意。

这次北伐虽然涌显出一批年轻的将才,如李公佐、辛弃疾、毕再遇、还有四川的吴羲。但是他们和杨炎相比,都差了许多。

李公佐善于水战,不输于其父,但今后与金国作战,决定胜负的还是在陆地上。辛弃疾是文武双全,但是“南归人”(指从金国占领的地区投奔宋国的人)还不能完全信任。毕再遇到是骁勇善战,可惜家世和资历都差了许多。

至于吴羲。说实话赵眘对他比对杨炎还不放心。当年赵构和秦桧能以莫须有杀死岳飞,能摆免韩世忠和张俊的兵权。但始终对坐镇四川,手握重兵的吴璘毫无办法。直至秦桧死后,吴璘方才回临安勤见赵构。

赵眘刚受禅时,误信史浩之言,曾诏吴璘弃秦陇三路十三州。有僚属谏吴璘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此举所关甚重,奈何退兵。”

吴璘慨然道:“吴璘岂不知此,但主上新政,吴璘远握重兵,若不尊诏,岂非目无君上公?”遂退师。后来虞允文入朝极言弃地利害,赵眘才知史浩误己,不过总算对吴璘放了心。

但吴璘死后,即将吴玖之子吴拱迢回临安,为待卫步军司都指挥使,又命虞允文为四川宣抚使,就是希望利用虞允文的威望和能力,逐渐淡化吴家对四川的影响。这次北伐西路由四川出兵所取九州,吴羲独取五州,立下大功,吴挺正因疴重请求辞职。议作正好以吴羲子代父职。赵眘还在犹豫不决之中。吴氏一门三代,从吴玖、吴璘、吴拱、吴挺、到吴羲,驻守在四川近四十余年,已经根深蒂固。这才是皇帝最不放心的一种。

当然最好份办法自然是防范于未燃,将杨炎除去,永绝后患。但赵眘心里是绝不愿这么做的。一来杨炎现在并没有一点要造反的意思,相反从他的行为上看,对自已还是十分忠心的;二来如张浚如说,杨炎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材,如果再行北伐,必须倚重杨炎才对。总不能因为是杨炎以后有可能造反的理由除掉他吧。何况赵构一再告戒自已,错杀岳飞的事,绝不能再犯了。

但是赵眘心里还是极不舒服。总觉得堵着什么一样。他又从桌子上拿起一封折子,读道:“杨氏一门三代,沐及圣恩,显赫之及。难免遭人所疾,杨炎实不宜再委以重任。然杨炎功绩至大,亦不可不加以厚禄受之。愿陛下明鉴。”这是曾赎所写的折子,是昨天晚上同龙大渊的折子一起送来的,内容相差不多。都是劝赵眘不宜将杨炎委派重任。

赵眘轻轻叹了一口气,到底是跟随自己多年的近臣,果然深知己心啊!

这在这时,一个黄门官慌慌张张从外面跑了进来,道:“皇上,魏公昨日夜间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