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6页

“这个……你们……太积极了吧?”徐兴夏忽然发现,自己最大的难题,居然不是煽动这些人起来造反,相反的,而是尽可能的劝阻他们不要起来造反。又或者是,不要这么匆匆忙忙的起来造反。会议室里面的这些人,听说自己杀了锦衣卫的人,根本没有感觉到惊愕,也没有感觉到慌张。在他们看来,这完全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啊!

第355章 必须泼一泼冷水

也难怪,他们这些人,对朝廷的确是没有丝毫的感情。谁对他们好,谁对他们坏,老百姓都记得一门儿清。在朝廷的统治之下,他们几乎连小命都丢掉了,能活到现在,大大的不容易。因为朝廷拖欠钱粮的原因,被活生生饿死的亲人,其实不在少数。试问,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怎么可能对朝廷有感情?

至于孙默、胡一山这些被释放回来的奴隶,对朝廷不要说感情,没有仇深似海就算不错了。如果不是朝廷的无能,如果不是官府的无能,他们的亲人,又怎么会死在鞑子骑兵的手里,他们又怎么会沦落为鞑子的奴隶?如果有人提议造反,他们绝对第一个赞成啊!可以说,这六七万的奴隶,绝对是徐兴夏最忠实的拥护者。

而其他的各位管事,也都代表着各自的阶层。他们要么是来自威镇堡,要么是来镇朔堡,要么是原来十分穷苦的军户,要么是劫后余生的幸存者。无论是哪一种身份,都让他们对现状非常的不满意。他们埋怨的最多的,一个是鞑子,另外一个就是朝廷了。

好不容易的,在徐兴夏的带领下,他们的生活有所改善。对于未来,他们也才刚刚有了希望。可是现在,居然听到消息说,徐兴夏有可能被干掉,他们有可能又要回到原来的生活里,又要重新遭受各级官府的欺压。这样的消息,他们怎么能够接受?他们又怎么能忍受那些王八蛋官员回来作威作福?

说实在的,他们都受够了原来的痛苦生活。没有人愿意回到以前的日子里。哪怕是死,都不愿意继续过以前的痛苦生活。现在,在徐兴夏的带领下,他们的日子,不知道有多么的滋润,甚至连宁夏城里面的民众,都羡慕不已。如果要他们中断这样的生活,回到原点,继续痛苦,继续绝望,那还不如杀了他们。

仅仅是这些原因,就没有人会怀疑他们造反的动力。如果加上其他某些方面的因素,他们造反的动力,的确很大。中国的百姓的确很能忍,只要有活路,他们都不会轻易的起来造反。但是,如果你觉得他们没有造反的胆子,那又大错特错。任何朝代,都不缺乏试图推翻现任政府的人。关键是他们能不能成事而已。

以前,宁夏镇的军户们,唯一缺少的,就是一个合适的造反带头者。对于造反者来说,一个适合的领导人,是可遇不可求的。造反毕竟是提着脑袋的活计,谁也不愿意跟着一个窝囊废起来造反吧?看不到希望的造反,岂不是自杀?这个造反者必须有很强的能力,能够让大家相信,他一定可以带着他们走向更美好的生活。

在过去的几十年时间里,他们还没有遇到合适的人选。没有合适的人选,他们就只能继续忍耐。一直忍耐到徐兴夏出现。毫无疑问,徐兴夏的各项条件,都十分符合军户们的要求。他已经用自己的能力,充分的证明,只要是跟着他徐兴夏的人,都能过上好日子,都能脱离苦海。如果由徐兴夏来带领他们起来造反,成功的可能性一定很大。就算不能成功,估计也没有太大的风险。

如果徐兴夏的上头,对徐兴夏采取拉拢的态度,或许他们造反的信念,还不是那样的强烈。他们总不能强迫徐兴夏必须起来造反不是?现在,徐兴夏受到了打压,他们造反的念头,顿时就呼之欲出了。反正上头也看不起你徐兴夏,咱们就反了吧?

以前,徐兴夏也隐约的察觉到,管事会的这帮人,都不是什么安分的人,他们的内心里,都藏着一颗跃跃欲试的造反的心。但是,当时的他,还没有充分的意识到,他们的心思,到底是怎么样的。现在,他总算是意识到了。造反,对于他们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冒险的事情,而是期待已久的行动,颇有点如愿以偿的味道。

“到底是我上了他们的贼船,还是他们上了我的贼船……”徐兴夏忍不住在内心里悄悄的问自己。这样的局面,真是有点古怪。这一次,估计自己就算不想造反,也没有什么退路了。

……

在心理上来说,管事会的百户们,更是占据有明显的优势。一般的民众,之所以害怕造反,无非担心造反失败,被杀头抄家。历朝历代,都是用最凶悍的刑罚,来处置任何试图造反的人。这是对造反者最大的威慑所在。但是,白衣军完全是个例外。白衣军的战斗力这么强,造反的成功可能性极大,完全值得冒险。

宁夏镇的明军,在鞑子骑兵的面前,就是一堆散沙,没有任何的战斗力。而鞑子骑兵,在白衣军的面前,又只有挨打的份。白衣军从成立到现在,不过是一年的时间,就打垮了鞑子的一个部落,消灭了数千的鞑子,这样的战绩,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单纯论战斗力,十个的官军,都未必是一个白衣军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