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6页

徐兴夏的突然出手,给他解决了一个极大的麻烦,他的确发自内心的感激。显然,他还不知道,徐兴夏已经是左屯卫镇朔堡的代千户了。毕竟,这是才半天的事情,估计不知道的人还有很多。甚至,可能有些人即使知道了,也会半信半疑的。一个不到二十周岁的非世袭千户,怎么看都怎么怪异。

“左知府,三边总督大人已经下令,提拔徐百户为镇朔堡的代千户了。以后,徐百户就是徐千户了。如此年轻的千户,只怕左知府还没有见过吧?咱们宁夏镇在别的方面没有什么建树,在大胆提拔年轻武官方面,却是首屈一指的。徐千户在半年前,还是一个普通的籍籍无名的军户呢!”吴海鸣含笑说道。

明面上,他是在委婉的提醒左光斗,徐兴夏现在是千户了,其实重点的意思是在后半截,故意让左光斗注意到徐兴夏的年轻,注意到徐兴夏的越级提拔,注意到徐兴夏从普通军户变为千户的时间。什么叫杀人不见血?这就是了。轻轻的一句话,就给徐兴夏带来了麻烦。这个麻烦到底有多大,谁也说不清楚。

吴海鸣很清楚,大部分的文官,都反感武官的升迁速度太快,更加反感武官的越级提拔,特别是短期内的连续越级提拔。徐兴夏在半年的时间内,从普通的军户,一跃而成为千户,无论他的战功有多么的卓著,都一定不是左光斗这样的文官喜欢的。只要他对徐兴夏的印象不好,就等于是给徐兴夏制造了一个潜在的隐患,随时都可以对徐兴夏造成强有力的阻碍。

大明朝的文官系统一直都诟病,武官的升迁,几乎没有什么硬性的标准,也没有什么有效的考核手段,内部的暗箱操作,实在是太混乱了,以致出现大量的非正常提拔。有些人之前还是一名不文的普通民户或军户,只因为上头有人,一下子就被提拔为千户,甚至是卫指挥使,给人一种非常儿戏的感觉。大明朝的武官,如此的不值钱,和大面积的泛滥提拔,也有很大的关系。

在嘉靖年间,全国只有不到五个的总兵官,副总兵的数量也不足十五人。但是,到了万历后期,总兵官、副总兵官的数量,大大的增加,更不要说参将、游击之类的。武将的泛滥,随之而来的后果,就是官职不值钱。三品的文官,已经是不得了的存在。但是,三品的武官,几乎没有谁放在眼里。

“千户?”

左光斗明显有点愕然,欲言又止。提拔徐兴夏为代千户,以他的功劳,是没有问题的。他到来宁夏城几个月,对宁夏镇的情况,也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徐兴夏的战功,他也关注到了。宁夏镇这些年,一直都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功,徐兴夏的横空出世,连续重创鞑子,宁夏镇破格提拔,无可厚非。

但是,徐兴夏毕竟是太年轻了。估计,徐兴夏现在还不到弱冠年纪吧。就担任高级官职来说,二十周岁乃是最低的限制。十八九岁的少年,就提拔为代千户了,怎么看……这武官的升迁速度,的确是太那啥了。如果是文官的话,二十岁之前,根本不可能做到正五品啊!看来,这个武官的选取和提拔,还是不够规范啊!如果等徐兴夏年满二十周岁,再提拔为千户,或许会好一点吧!

隐隐间,左光斗对徐兴夏的升迁,已经存了一些质问的意思。只是,这个决定是三边总督做出的,左光斗也不好说什么。他只是正四品的知府,三边总督可是正二品的文官,在品级上和内阁大学士都是一样的,两者的级别相差太远了。三边总督的下一步,极有可能就是入阁拜相,权倾朝野。

当然,左光斗不是畏惧正二品文官的级别,他的胆子本来就很大,在刚刚踏上仕途的时候,就有胆量揭发吏部的卖官粥爵行为,最后将六十多名的吏部官员全部送入了大牢。如果三边总督黄克缵的提拔存在严重的问题,他一样会上奏弹劾制止的。但是,据他所知,徐兴夏的战功的确很大,宁夏镇的情况又特殊,这样越级提拔,也是说得过去的,他完全没有弹劾的理由。

这时候,知府衙门的差役,已经将黑衣人捆绑起来。黑衣人因为流血过多,暂时已经昏迷过去了。如果得不到及时的抢救,估计会当场死亡的。左光斗当然不希望黑衣人就这样死掉,这样就问不到口供了。他当即向徐兴夏等人告辞,押送着黑衣人离开了。

随着左光斗的离开,原本骚乱的场面,逐渐的平静下来,原本四散奔跑的人群,也都渐渐的重新汇聚到葵园楼的门口。刚才有些人跑得太快,没有看到事情的全部经过,这时候就迫不及待的询问周围的人群。那些有幸目睹整个事发过程的,自然是唾沫横飞,绘声绘色的描绘起来了。光靠嘴还不行,还得手舞足蹈。一时间,葵园楼的门口,就像是菜市场一样喧嚣热闹。

期间,不断有人对徐兴夏指指点点的。徐兴夏刚才出手放箭的动作,没有其他人看清。但是,这绝对不妨碍他们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给予最合理的解释,更不会妨碍他们在自己的解释中,加上或多或少的夸张成分。每个不同的讲述人,都有不同的解释,倒也有趣。而听讲的人也没有丝毫的怀疑,一个个都钦佩不已的连连点头。

徐兴夏不理会别人看他的目光,淡然自若的拍拍自己的衣袖,向吴海鸣说道:“诸位,还吃饭吗?”

吴海鸣反应过来,急忙说道:“当然,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