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滔滔还经常在自己给赵顼授课时隔着屏风听讲,偶尔还发出疑问,多少会受一些薰陶。而且自己的改革步伐所激起的矛盾在后来渐渐化解。当然,权贵们还会是贪得无厌,这不仅是宋朝,契丹也有,那个三百几十万生生就让契丹不能发兵西夏了。也就是说赵顼死了,改革所产生的矛盾没有史上严重,高滔即便采取一些保守的做法,不会象史上做得那样绝。

但郑朗还是希望赵顼活着,最少要活上十年。

那么权利就能平安交接,赵煦没有那种压抑的环境,未必会得痨病,就是得了,也能及时治疗,不会象史上那么严重。甚至还会留下皇子皇孙,只要不是赵佶这种极品货色上位,北宋就没有那么快灭亡。

还有,科技技术在进步,说不定在未来就研究出更强大的武器,甚至只要赵顼平安,欠负渐渐偿还,国家财政越来越健康,就能试探性的对幽云发起进攻。不需要勾引女真人,那么金人南下的可能性无限地降低。

李宪是这样说,但不能这样听。

郑朗又看了看身边这个清秀的少年。

赵顼身体什么情况,只有赵顼与身边几个御医清楚。

大约不会危险,否则不能让赵煦来到西北,否则赵顼一出事,赵煦就是骑千里马去京城,也来不及。

而且也不大可能,一无伐夏之败,二无永乐城之败,国泰民安,文治武功几乎在同时达到宋朝巅峰,赵顼心情无疑是开朗的。

在他刚登基时,自己几乎将所有事务揽了下来。非是史上,史上皆说王安石主持改革,但都忽视了赵顼的作用,赵顼实际暗中参与了,并且内外交困,严重地耽搁了他身体健康。

不过在皇宫里活动少,又有n个美妹,想长寿很难很难,宋高宗长寿了,可有几个人知道他自幼锻炼,武艺都胜过了一般的武将,长寿是赵构青少年时代打下的底子。

或者后来的乾隆,他长寿同样是喜欢活动的结果。

因此赵顼现在身体素质不是很好,经常生病,略有些担心,再加上自己西北事务越来越少,赵煦九岁渐长,所以才做出这个举动?

因为远在西北,又刻意远离权利中心,郑朗得不到有用的情报,想不明白。

想来想去,先让李宪与赵煦坐下喝茶,然后写奏折。

一是写赵顼这样做,有违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