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午时分,凉州守兵看到大势已去,弃城逃亡。
郭成再次分兵守城,率领大军出了凉州城,冲向济桑城。
当天晚上,将济桑城拿下。
初二,前线卓啰城西夏守兵闻听后方全部失守,再加上卓啰城本身渐渐不支,弃城从小道逃向零波山。
四天时间,凉甘二州收复,章楶又让郭成率一支劲旅,匆匆西上,支援王光祖。然后将大捷消息,用快马向京城通知。
消息初六就到达京城。
这时,宋朝君臣正在皇宫宴请契丹使者。
辽兴宗与辽道宗父子对宋朝不恶,虽然勒索了两回,让赵顼气愤不已。但谁让宋朝软弱呢,人善了要被他人欺负了,国家软弱了,他国怎能不想来吃上一口。当然,宋朝若有吞并西夏趋向,那么就不好说了。
宋朝主动给粮食种子,还有从倭奴国引进的水稻,在宋朝派出农民帮助下,也种植成功了,可能倭奴国稻种此时还十分落后,可能种籽还没有进化,产量并不高,一亩地收成仅有一百来斤。不过慢慢进化之后,产量会进一步提高。就是这一百来斤的产量,已经让契丹君臣开心万分了,北方天气寒冷,不宜种植粮食,只要能种植,地广人稀,产量虽低,可是辽东有多少黑土地啊。
还有宋朝那种更高产更耐旱的作物呢。
因此这次派出使者,带来了大量礼物,以表谢意。
其实就是杂粮,也没有那么高的产量,那是长势最好的几块地收成。一旦推广,肥料跟不上来,种植方法不当,产量会进一步下跌。若是粗犷式的广种薄收,产量会不及一半之数。并且天气因素、虫害、瘟病、土壤等等因素,会使产量进一步下降。这也是郑朗不满的原因。
不过想让郑朗满意,大约在郑朗在世的时候是不可能了,后世产量高,甚至出现一亩红薯产量达到三千公斤的高产,那是有多种因素的,一是化肥,二是种籽,甚至出现了转基因,现在这两样皆不可能出现。
这是他的想法,他人却不会这样想。
郑朗对照的是前世,他人对照的是现在,现在北方夏天种植的是粟,是豆。豆产量更低,而且对水源要求更高。粟产量也不高,并且现在脱壳技术落后,粟米里一半是粟壳,特难吃,若让百姓选,宁肯天天吃红薯,也不愿意天天吃粟米。事实在水稻未普及之前,隋唐时高档的主食非是粟,第一是米,第二是豆。就算一亩地玉米收成不足两百斤,红薯不足五百斤,对现在这个时代来说,也是一个了不起的贡献。
赵顼对契丹反感,特别是熙宁七年大旱契丹的敲诈,让他心中怒火万丈,但也知道轻重。一旦正式收复西夏,全国精锐尽出,虽然北方驻扎着许多禁兵,可是精兵勇将多在西北。一旦契丹动用了十几万军队围魏救赵,不要说苟和派,就是郑朗也不大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