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其他人不这么想,契丹摆明了来勒索的,答应丧权辱国,盟约一次次被破坏,最后契丹贪婪无厌,胃口越开越大。不答应,很有可能与西夏、吐蕃联手,夹攻宋朝。
那时候天就塌了。
使者退,君臣没有走,一个个全部看着郑朗。
郑朗为政几十年,大半时间在替宋朝做最大最勇敢的救火队员,又在契丹呆了一年多时间。只有看他了。
郑朗笑了一笑,道:“陛下,诸位臣工,我只说两件事。两件辽国发生的事,首先是辽国自耶律重元叛乱后的几场战争,熙宁二年辽国大臣耶律使逊煽动北部准布部族叛乱,辽国了很大力量才镇压下去。同年腊月,五国部又叛乱,辽国动用了皇室的斡鲁朵(契丹最精锐的禁卫军),又花了很大力气才镇压下去。有一点我要说明一下,以前契丹北疆时有叛乱,但未动用过中央军队,更不用说动用翰鲁朵了。再看我朝南方叛乱,侬智高叛乱规模远胜于五国部,狄青南下时,真正动用的仅是几千蕃骑。熙宁四年,辽国北方大雪灾,南方大旱。熙宁五年,乌古敌烈又自立为帝,契丹几乎花了半年时间才镇压下去,同年全国再次大饥荒。也许不及我朝这次灾害来得严重,但却饿死了许多人。”
大家一起微笑起来。
有郑朗的功劳,也有他们的功劳。十有八九,此次灾害的处理,能作为一座丰碑铭记于史册,各州县官员肯定不会记于史册了,可他们一个是少不了的。到了他们这一步,权与钱几乎到达巅峰,又仅有一些微弱的小党争,因此更重视一个名。
“也就在这一年,辽国国内又出现了大饥荒,去年虽蝗虫向南飞,辽国多少也受了一些影响。若是没有西夏之困,陛下,诸位臣工,即便我们两国面对面碰,我朝军队战斗力也不弱于契丹了。甚至斗胆地说一句,若是用好主帅,已经略胜于契丹一筹。在此我还要告诉大家一件好消息,第二种火炮研发成功了。”
“哦。”大家一起惊喜起来。
宋朝有一个奇怪的现象,历朝历代好大喜功,但在宋朝相反,为了苟和与打压武将,大胜往往匿之不闻,大败却广为传扬,最后造成连人主都不大自信。将士不行啊,于是只好拼命研发武器。
“郑公,带朕试炮去。”
“陛下,武器不是唯一,主要还是将士,陛下若看炮可以,且听臣将话说完。”
就是那种佛朗机炮,郑朗想让它进步飞跃,反成了欲速则不达之势,最后降低要求,这才研发成功,威力与大小与佛朗机炮相等,因此郑朗不是很喜欢。
与红衣大炮相比,它射程有限,有效射程仅有五六百米,仅比神臂弓远一半,另外杀伤力也不比更小更机动灵活的虎蹲炮强,不过若用来发射霰弹威力还是可以的,然而霰弹技术又未跟上来。当然,它也有优点之处,重量仍不是很高,大者两百斤,一辆小车子就推走了,轻者只有几十斤,一匹马就驮走,同时配有子弹,发射速度更快,一分种能发射三到四发炮弹。也就是以骑军的冲速,足以在有效射程内发射五发炮弹,敌骑才来杀到眼前。还有工艺简便,不易炸膛,对士卒操作技术要求很低。
大规模集团军作战,或者用来攻城守城,有红衣大炮还是为佳的。有可能与吐蕃人交战用不上,但与西夏、契丹人开战,必须掌握红衣大炮这张王牌。
“臣再说第二件事,辽主喜狩猎,好佛释,他有一匹宝马,名叫飞电,据说能眨眼之间急驰百里,因为马太快了,侍卫往往跟不上,只好到处在深山大壑里寻找辽国皇上。但这次闹事的不是辽主,他玩都来不及了,况论将算盘打到我们宋朝身上。大约是另一人,耶律乙辛,此人出身很贫寒,乃是一个牧羊人的孩子。当然,一人的出身不代表着什么,范仲淹出身更贫寒,却是举世贤臣。关健是他的上位,他上位形式与李林甫一模一样,因为处处恭顺辽主,由此得到辽主喜爱,加上辽主游山玩水,不喜国政,于是渐渐将国政交给此人。现在,此人手持国家大政,惨害忠良,权势几乎通天。大约在国持立威不够,看到我朝有困难了,又将威打到我朝身上。不过这一君一臣,陛下,诸位,想到了什么?”
“唐朝皇与李林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