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韶做法能理解,但与制度肯定不合,并且这个一顷地也做得太过份了,最少得五百顷,怎么可能就一顷呢。

赵顼听乐了。

但这才是公正的说法,赵顼道:“郑公,为何不早进言?”

“陛下,陈师中也是良吏,王韶看的是河湟,陈师中看的是制度,两人皆没有错。当时就不当争辨的,一揭开,不处理不好,一处理朝廷很为难。若我也参与争辨,事情会越来越大,反而不美。有时候,陛下,得学会装糊涂。”

“装糊涂?”赵顼仔细地咀嚼着这句话。

“比如四路隐田,查到这份上,当真查清楚了?没有,但到了这地步,朝廷已经能装糊涂了。”郑朗又说道:“这样吧,先复王韶官,再将他召回京城,让臣与他谈一谈,顺便问一问河湟的计划。有的事,在奏折里说不清楚的。也不利于保密。”

“倒也是。”赵顼道,接着又想着郑朗的装糊涂,在御书房里走来走去,然后用一双水汪汪的大眼睛盯着郑朗,眼神复杂无比。

但正是郑朗一点一滴灵活机动的教导,赵顼渐渐成熟。下诏召王韶召回京城。王韶回京速度很快,他招降俞龙珂到了关健时刻,不敢耽搁。

到了京城,立即让郑朗喊到中书,让他坐下,说道:“子纯,葫芦川一战,大长我大宋志气。”

“郑公,不敢当,有章质夫之功,种谔之功,还有诸位将士之功。”

“我给你带来一样礼物。”郑朗说完,小吏搬来一件物事,乃是一套盔甲,非是钢监新式盔甲,而是用百炼钢打制的一套盔甲,不是说它质量有多好,防御强度与普通盔甲差不多,但有一条,因为强度跟上,它的重量很轻,只有十几斤。郑朗道:“你掂一掂。”

“百炼钢?”王韶用手拿起来,马上就反应过来。

百炼钢制作很早就有了,沈括在梦溪笔谈里还刻意记载过,予出使至磁州,锻坊观炼铁,方识真钢。凡铁之有钢者,如面中有筋,濯尽柔面,则面筋乃见,炼钢亦然。但取精铁锻之百余火,每锻称之,一锻一轻,至累锻而斤两不减,则纯钢也,虽百炼,不耗矣。此乃铁之精纯者,其色清明,磨莹之,则黯然青且黑,与常铁迥异。亦有炼之至尽而全无钢者,皆系地之所产。

因为材料收集困难,制作成本更是高昂,一般用来制作宝刀宝剑,象这个百炼钢打制的盔甲,有可能是史上第一次。无他,价格太贵了,仅是这十几斤盔甲,制作成本有可能达到几千缗钱。仅为了一个减轻重量,浪费太不值。

郑朗点头。

王韶迟疑了一下,说道:“我岂敢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