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母后。”
“果然是良臣矣。”
“儿臣想加封他官爵,母后,你想一想,如今朝堂,韩公、文公、曾公、富公皆比郑公官职高(职官),这很不公平。”
“顼儿,不可。”
“为何?”
“木秀于林,风必催之,郑卿功高,本有人忌惮,你再加他官,岂不是让更多的风催之?”
“难道不能加官?”
“倒也不是,若功成身退之时,你可以任意加官,不过以他的性子,恐怕不会受,多半身退之时,不是受官,而是辞官。”
“儿臣不让他退。”
“你说什么诨话,不过国家有那么多事,他一时半会想退也退不了。”
郑朗“善解人意”,多少维护了高曹向三家,让三个女人对郑朗皆不恶。不过郑朗不会认为这种感情会长久的,在这几年内,三个女人不会改变她们想法的,但十年呢,十五年呢,若郑朗不识相,那时想法就不会一样了。
两次饮酒,赵顼终于喝趴下。
第二天大肆封赏泾原路诸有功大臣将士,对此司马光不是很同意,隐晦地说了一句:“陛下,有功必赏,不过臣害怕自此边境多事矣。”
赵顼根本就没有听进去,又将吴充喊到内宫,说道:“吴卿,朕想让你担任参知政事。”
“陛下,臣没有这个想法。”
“不是朕授命的,乃是郑相公进谏的。”
“郑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