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初之时,风沙弥漫,四万铁骑怒冲冲而来,腾起了万里沙云,很快向绥州城靠近。守城是守不住的,宋朝一味的苟和,西夏疏于防范,造成绥州城年久失修,城墙破损不堪,而且缺兵少粮。名山兄弟有些色变,种谔不慌不忙,将帐下宋军率出绥州城,又带了一些降兵降将,主动来到绥州西北要地晋祠谷扼守,等候西夏大军到来。
不一会儿,西夏军队杀到。
种谔让名山部下一百余将士出战,面对四万夏军,一百多名将士面如土色,一战即溃。种谔及时下令将营垒关闭,又派人将绥州城中所有老弱一起集中起来,在后面击鼓呐喊,迷惑敌人。
西夏军队冲击宋军阵营,然种谔坐中,偏将燕达与刘甫二人于两翼,安然不动。数次进攻,皆被一拨拨箭雨射退。又听到后方绥州城中传来无数的击鼓声与呐喊声,西夏所有兵士色沮。
直到这时候,种谔才下令三军出击。
只是战了一会儿,听得后方无数呐喊声似乎在接近,西夏军队再次暴露出军纪不严的弊病。许多部帐怕手下壮丁有失,部族实力受损,往后方逃窜,连带着四万大军一起仓皇出逃。但要命的是此次种谔非是史上种谔,率领的多是骑兵,还有名山的手下。指望这些降兵打逆风战是不可能了,可是顺风战人人皆会。他们也多是骑兵。速度上不占劣势,紧紧地咬在后面,一直追了几十里,四万多兵士被斩杀三千余人,俘获四千余人,余者全部溃散,过了好几天,才逃了回去。
又是一次辉煌的以少胜多大捷,虽不及张岊与张亢那几次战役来得神奇,但也不错。
问题是,问题是谁给种谔出兵的权利?
……
朝廷正进行着一场更大的争议。
郑朗想法是比较完美的,但执行的还是人。
仅是一个裁官就会引起风波,况且还有清查伪冒保丁避税,以及逃掉的避役钱以及各种税务与隐田。
两千多名京官下去,为了保往差职,一个个拼了命。
这叫上有所好,下有所喜,查得紧查得苛,第一个能将许多官员定为无能官员,或者苛民官员,罢废了,就会有更多的职位出来。第二个国家缺钱,补罚逃税漏税也能为国家来收益。
事实查到最后,各种免钱、逃税钱,罚没出来达到一千六百多万缗之巨。可想而知,下面折腾得有多厉害。
其中有一人最突出。
就是那个后来的牛人章惇,侄子中了状元,羞与其同榜,于是再考,居然又考中了。这个进士可不是大白菜,很难考的。往往来了近万名举子,只能录取几百人,其中还有明经诸科,同进士,真正的进士往往不足两三百人,严格的仅有一百余人。自郑朗进谏后,只能有一百余人了。比例近乎五十比一,一百比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