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妖在德操上,因为有德行,寿梦想要将吴国王位传给幼子季札,几个兄长也争相拥戴,仍季札坚决不受,坚持让大哥诸樊继承王位,连同百姓也不放过他,为兄长与百姓所逼,一度隐退于山水之间,躬耕劳作。
诸樊无奈,做了吴王,仍想让季札上位,于是改传子之传统,不传子,而将王位传到弟,希望几代传递下去,最终王位传到小弟手中。到了老三夷昧临终前,要把王位传到季札,季杞仍不受,并且再度归隐,表明心意。
其次妖在对乐律精通上,甚至听到一国之乐,就判断出这一国的命运(见古文观止《季札观周乐》),郑朗对乐律算是比较精通了,但肯定做不到这一步。
然后妖在对时局的洞察力,遇到郑国子产时,对他说,郑国国君无德,在位时间不会长久,将来王位一定会传到你手中。你治理郑国时,务必工谨慎,以礼持国,否则郑国难逃败亡命运。
一一中的。
这个人从自古以来,一直被人称颂。认为是春秋贤人代表之一。
所以郑朗一直说好坏难以评价,张昇看到的是赵宗实将皇位皇储当成儿戏,韩琦却说成德操之美。都不对!只能说一件事,可以这样评价,可以那样评价。
赵祯沉默不言。
韩琦还有一着后手,说道:“陛下,不但皇子贤明,皇孙前去郓州,诸臣工皆反应皇孙乃千古英主之象也。”
对郑朗能教育未来的帝储,许多人看得眼红。但没有办法,若不这样,换不来郑朗这一派系的支持,若是赵宗实听话还好些,关健他在犯邪,若是郑朗这一派系忽然倒台,凶多吉少。
不过下面舆论是不错。
郑朗站在身后细心教导,赵顼天资不错,已经人模人样了,至少与下面官吏乡绅会谈时,能用得体二字,若是再考虑到他的年龄,他的身份,便被披上一层神圣的光辉。
还有一条,因为高滔滔瞒得紧,世人皆不知道赵宗实身体差,以为赵宗实才三十几岁,未来太子皇储名声是好听,但等到赵顼上位时,还不知道会过二十年,或者四十年,郑朗又能得到什么好处?
一直忽视了,以至几年后韩琦痛惜万分。
但还是没有安多少好心,不说世子,乃说皇孙,一旦这个名份定下来,赵顼再也不能呆在郓州。
朱标能得皇子,是有一个好皇孙朱允玟。胤禛能得皇位,也是因为有一个好儿子弘历。什么夺诏疑案,那仅是后人度撰出来的。父子俱佳,才是康熙最终将皇位传给雍正的最终原因。
国家要一代接着一代传递下去,皇子人选重要,皇孙人选同样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