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外人不知道,以为是这是皇上的意思,让郑朗教一教世子与小候爷,后者是皇上的亲外孙,前者是皇嗣的长子。前者更重要,这是对皇嗣身份的再明确。
赵顼才十三岁,还不懂自己姑姑与郑朗对视时眼神闪烁的东西。
他的到来,郑朗也认真的教导。
此时郑家还有其他人,一些下人,侍卫,以及五个娘娘,月儿四儿她们,还有两个养子。
有米才能做出好炊,没有米做不出来的。两个养子智商平常,教导起来也困难。到现在郑朗也没有让他们参加科举,不能参加,一参加必落第。但郑家也不急,要参加可以以后慢慢参加,不能参加也可以荫补。
郑朗将赵顼带到自己书房。
赵顼恭敬地站着,又施了一个大礼。勿用奇怪,在宋朝就是这样,连皇帝都照样喷口水,况且赵顼还不算是一个皇太子。就是皇太子如何?想一想程颐如何修理宋哲宗这个小屁孩子,让他坐他不敢站,让他站他不敢坐,差一点将宋哲宗整成神经病。比起郑朗,程颐又算什么?
“不要那么拘束。”
“是。”赵顼仍然激动地说。
好大的雪啊,能坦荡荡么?
郑朗又是一笑,虽然眼前这个人做皇帝也就那么一回事,不过做人无可挑剔。引导得当,说不定就是宋朝的一次生机。看着他,郑朗又想到另一人,蔡京。
好与坏只是一念之间,要看人主怎么用了,蔡京放在赵祯朝,顶多就是一个王安石。吕夷简放在赵佶朝,说不定为恶超过李林甫。
想到这里,他递过来两篇公文,道:“你看看。”
赵顼打开看。
“坐下看吧。”
赵顼迟疑,不过天资是有的,忽然想到外界对眼前这位相公的评价乃是春风,温暖之类的词,大着胆子坐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