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祯态度却更加舒缓,道:“奴奴也未必去郓州,若去,让顼儿一道陪她去吧。”

高滔滔高兴地摇着赵祯的手,道:“陛下,你的心胸怀就象大海一样宽广。”

曹皇后莫明其妙,为什么侄女顶了几句,反而让丈夫愤怒下去了?说了一会儿话,高滔滔离开。走出来,秋天已经到来,一阵秋风吹来,她后背冷汗涔涔,不由地打了一个哆嗦。

但还不代表着什么。

想要成功,还得要大臣努力。

外面制科考试开始,而且是最严格的贤良方正科。出自汉文帝,被举荐者对政治得失应直言极谏,表面优秀者,则授以官职。汉武帝复诏举贤良,或贤良文学,最有名的就是董仲舒。

唐宋沿用,主要是选一些文学之士或者直言极谏者,为国家补助民间遗漏的人才或者才学之士,或者勇谏之士。

但宋朝越来越重视,非得官员中的青年才俊,还是那种特别的才俊,或者名闻举世的大儒,否则没有参加资格。另外还要有公卿诸候王或者郡守以上的高官举荐,经朝廷批准后,才送到朝廷。

汉代虽次数少,然一试能达到几百人,宋朝虽次数多,往往只有一二人,二三人而已。而中者更少,赵祯朝仅是富弼,张方平,钱明逸,吴奎,夏噩,陈舜俞,钱藻,大小苏外加一个王介,总共九人。

但还是有人有资格的,例如王安石,欧阳修做过担保,郑朗担保的人更多,可两人不屑。

其试者不但有才学,举止必须能当得起贤良二字,得人必须做到孝廉。仅这一关,就会无数人刷了下去。然后到朝堂,要亲自面对皇上与各大佬,亲自一策,或者二策,或者三策。

比如象苏洵,对韵律不精,就可以来试一试贤良方正,但名声又少了资格,资历更不足,没人保举他。

此次入选的人不少,总共三个人,大小苏,外加一个王介。

能入选并中试的人,在宋朝都会留下辉煌的印记,包括王介,起初他与王安是挚友,后来因政见不同,发生争岐,一度让王安石感到很不安,胡乱的打压。宋神宗三诏王安石,王安石不就,王介又写了一句“草庐三顾动幽蛰,蕙帐一空生晓寒”,讥讽王安石的惺惺作伪。然后让王安石弄到湖州去,王安石看到他下去,心情大好,刻意写了一首诗相送:东吴太守美如何,柳恽诗才未足多。遥想郡人迎下马,白苹洲渚正沧波。

王介气得无语,才气好,当场一口和了十首诗,其中一首是吴兴太守美如何,太守从来恶祝鮀。生若不为上柱国,死时犹合作阎罗。

王安石听后大笑,道“阎罗见缺,请速赴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