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小时候。”

“色啊。”

十岁就要狎妓,能不色吗。

郑朗捏鼻子,不能作声。

“算啦,不过郑家总有了一条后代,虽牺牲,也值得了。”为了这个后,让崔娴很苦恼,现在仍然苦恼,不过这个后始终算是有了。

郑朗不想听,再度打开地图,反复思考,地图虽标注得十分详细,乃是零零碎碎的考察,还有许多不完美,考虑欠缺的地方。说是千年大计,除非自青海源头起,一直到西夏,到陕西,全部植树造林,或者让沙漠重新变成草原。这是不可能的。但最少保证它能有两三百年的寿命。过了两三百年后,国家又会产生什么变化?

连郑朗都无法能预料得到。

坐下没有多久,欧阳修来了,以后来的人会更多,但欧阳修不是为了瓜分蛋糕而来的,而是为了问治河之策。

两人关系一直不大好,不过正事为主,只谈正事,关系的神马无关紧要。

坐了下来,欧阳修问道:“苏轼回去了吗?”

大小苏当中,欧阳修还是有些喜欢大苏的。

“没有,我派了下人前去眉州,准备将他们家人接到京城,也替他们买了房子,此次治河中,我将会给他们安排两个合适的官职,继续勘磨。”

欧阳修无言,人家要钱有钱,要人有人,强行将自己看中的弟子抢走,怎么办?

“苏轼才华很好。”

“永叔,此言倒也不假,假以时日,至少在文学成就上,苏轼会胜过你我。文学虽重要,可他们最终希望是想做官的,我带他们去各地磨练,非是教他们文学,过几年我就是想教恐怕都不能胜任。磨练的无非就是让他们学会如何做一名好官。”

欧阳修再次无言。若论文学,因为郑朗疏废,今天未必在自己之上。不过若论做官,郑朗的官做得比自己做得好,整个宋朝能与之相比的,似乎看不到他人。就是郑朗再三夸奖庞籍,私下里欧阳修拿他们二人相比,庞籍也未必及郑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