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啊,我也感到了,就没有想出所以然来。”

“安道兄,我也是在山洞里无所事事,整天盘坐冥思,才想出来的结果。子瞻,你想一想,用想当然来篡改典故用于科举问题不大,若用想当然言事,是不是很危险?”

“是啊。”苏东坡凝眉答道。

“危险的还是权利大部分笼在士大夫手中,君权下降,若人君没有办法用平衡之道化争党争,士大夫正式形成两派,产生分裂。士大夫分裂,就等于国家分裂。”郑朗拿出客厅边上的一根扫帚,将它一折,道:“最后国家就如这根扫帚一样。”

这才是郑朗所说的浮躁,浮躁的危害,又道:“你于省试那篇文章我也看过,虽那个想当然用典故我不喜,可里面见解我还是赞成的,风闻可以,言事更可以,但务必以温厚为心,对喜欢的人要看他的短处,对憎恨的人要看他的长处,这样看问题看人才能看得更全面,即便言事用人也不会产生诸多矛盾。为什么近来国家似乎越来越好,文学大家也越来越多,我却不喜,因为先帝与天圣时温厚之气渐渐在消失,浮躁之气越来越盛。喜人喜人之长,恨人恨人之短。于是大家矛盾越来越多,言事越来越偏激,仇恨越来越大。”

这才是一个完整的浮躁之论。

说完了,看着老苏。

老苏因为进京比较失望,又与王安石发生冲突,性格也有偏激的一面,特别是他为了攻击王安石所炮制的《辨奸论》,就是郑朗说的浮躁代表作之一。

张方平却在深思。

眼下三苏思想境界还是很浅的,想不到更深的层面。张方平却达到这一境界。许久说道:“行知,能否让我将你今天所说的话整理出来,发表于报纸。”

“行啊。”郑朗淡淡地说。

这也不是见不得光的言论,为什么不可以呢。

郑家在准备女儿的亲事,张方平却将郑朗所说的话刊于报纸,引起很大轰动。

有人将它称为郑氏三大名言。

汝快乐否?

权利乃责任也,官职愈高,职责愈大。

喜人识其所短,憎人见其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