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流乃是绝大多数大臣的意见,现在出现的种种策略都是在东流基础上设想的。
“大家看着这些颜色,越绿地势越低,越黄地势越高。”郑朗指着地图说道:“东流乃是从京东路入海,可两边多山地丘陵,地势高,黄河上游水土破坏,河沙含量大,就算花重金修建一条新河,不久后河床重新抬起,甚至不用五年时间河床就会抬起。水往低处流,这是水性,东流水流不畅,必然自己寻找出路,那么哪里更低,还会向北方决堤!”
东流治河还是没有用。
欧阳修眼中出现一些希翼,但关系到军事,他也不好明说。
郑朗看了他一眼,又道:“北流同样不行!”
不要抱希望了,你的想法也是错误的。
继续道:“一是军事,河北因黄河决堤分流后,多处湖泊变成平原,失去军事作用,其一也。最主要黄河若北流,通量也非常小,又要承受太行山来的诸多河流冲击,若强修黄河,使黄河变得宽深,河水枯水时季河水缓慢,泥沙积淀更快,早晚要出大事。若束河冲沙,河面小,汛期承载不了黄河与太行诸水的水流量,河北会多次泛滥成灾。而且一旦河水不得畅,又会自己寻找出路入海。京东路不行,河北路不行,那么就会往这个地方去。”
顺着泗水与汴河指向淮河。
黄河是什么,一个重达一千斤的巨汉,淮河算什么,一个七十斤重的小娘们,黄河压在淮河身上……小娘们不要哭了,有可能前面一压,小娘们就隔屁了。
如果发生这种情况,整个就乱了,无论河北路,或者京东路,或者两淮路乃是宋朝的经济重心,重中之重。
事实史上北宋意识到北流之害,河北经济泛滥成灾,已经看到了,自然不想北流,于是多次束于东流,然多次出现决堤,决向北流,最后河床上升,东流不通,北流不通,自己儿入淮河了。然后自北宋末到金朝时起,淮河悲催,甚至水灾弥蔓到临近长江的和州与无为军一带。隆兴二年,寿春、庐、和、无为、光数州府成为一片沼泽,千里汪洋。淳熙十五年,庐、濠、楚、无为、安丰、高邮、盱眙再度大水,庐舍、圩田、庄稼、军垒化为一空。还有很多很多。
水害,兵害,江淮与两浙本是宋朝经济最发达的地区,最终出现可怜的一幕,百姓用刀耕火种方式耕作。千里之地,罕见人烟。
当然,现在君臣还没有想像到那一幕。
但郑朗所说的,让大家一起感到担心万分。
郑朗又道:“永叔说的对,想治黄河,就得大治,任何偷机取巧的法门都没有。”
“但需要大量钱帛啊。”富弼叹了一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