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亢在那边也做“干净”了,带着官员重新返回。

与赵念奴无关,赵念奴让没移氏带走了。

看着郑朗平安地救出,会溪城里诸兵士一起欢呼雀跃。

但他们不知道再也不同了,至少想郑朗象以前那样,轻装出行,再也不可能。

看着大家,郑朗说道:“回潭州吧。”

会溪城暂时不是重点,溪蛮也不打算认真经营,即便以后将梅山蛮经营好,溪蛮只是指导他们改变自己生活方式,加上汉化,不会迁移很多百姓过来,这要等,等夔峡地区全部征服。不过郑朗在山洞里认真思考,还有一条六塔河呢,已经打算放弃掉夔峡四路,会经营,但那是将来,现在不能将步子跨得太紧了。因此溪蛮会作为重要的缓冲地带。有溪蛮存在,西边的诸蛮就不能伤害到正在开发的荆湖南路居民。

潭州才是重点对象。

顺着张亢强行修建出来的新道,抄近向潭州出发。

还没有修好,最少得一个月时间后,才能竣工。即便修道路,还是土道,非是马路,有炸药的帮助,但生产条件与技术的掣肘,使是修路成本高昂,速度也慢。

但这次修建之下,张亢与张岊表现很强硬,很霸气。

郑朗在路上就说了这件事,没有智慧想出范仲淹那条出路,但一些细节方面,郑朗眼光却是远远领先于张亢等人。

治理南方最终手段还是改土归流!

唐宋以来,皆借鉴诸葛亮治理南蛮的经验,用蛮治蛮,给予少数民族世袭首领地位,赏赐其官职,进行间接统治。略有不同之处,唐朝是强行采用武力配合,宋朝则是偏重花钱买安。

郑朗是文武兼重,不过他已经逐步否定自己的平衡之道。

这个平衡真的很难掌握,或者到这时候,他渐渐开始向看山还是山的境界升华。

尽量不用平衡之术操纵,而找出一条标准来执行。因此想到清朝的改土归流,这个流不是流放的官员,而是指流动的官员。

世袭制造成很多不好的因素,肆无忌惮的残杀百姓,特别是汉民多遭催残,这也是很奇怪的一幕,宋明两大王朝乃是汉人政权,皆忽视此事,重视的却是清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