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始很正常,到了文彦博代表群臣登阶,来到赵祯御榻前贺皇上寿(北宋保留着许多唐朝的习惯,宫宴时多在屁股下垫一个垫子,桌子也比较矮小,因此称为御榻)。

因为大臣担心,气氛有些压抑,赵祯环顾四周,对文彦博问道:“不快乐吗?”

文彦博错愕之下无言以对,但知道赵祯有疾,于是默默不答,退下。不过这天在大臣战战兢兢的心态里,侥幸终宴。

接着来,初六,群臣落座,四个使者带了进来,到达中庭,眼看进入紫宸殿,赵祯病怏怏的,突然抬头喊道:“快召使者进殿,朕几乎不能相见。”

然后又说了几句胡话。

大臣一起石化。

左右太监知道皇上这几天因为生病,神志有些不清,迅速将赵祯扶着退下。但还有一件事得做,马上使者就要进殿了,文彦博反应很快,走出去假传口旨,说赵祯昨天真高兴,在宫中喝酒喝高了,今天头痛欲裂,不能亲临宴席,派大臣换地方喝酒去,咱们到驿馆接着喝。

契丹使者那边搪塞过去,可是群臣那有心思喝酒。驿馆宴散,文彦博将一些重臣留下来,神色凝重地说:“陛下遭遇到一些事,又是重病,举止失仪,如今国家到了最危急的关头。”

一些事指赵念奴与郑朗下落不明,举止失仪是好听的说法,也就是神志不清楚。

大家一起额首。

一番协商过后,文彦博派人将宫中的大太监史志聪与邓保吉传来,提出一个要求,国不可一日无君,陛下病成这样,我们大臣应该有数,内侍们必须随时通报陛下的病情,听候大臣召唤。

史志聪急了,这是干嘛呢,内宫的事轮不到你们宰相管。

说得颇有道理,皇城是皇城,都堂中书省等官府机构皆在皇城里,内宫是内宫,这是两个不同的世界,除了皇上召传,任何大臣不得闯入内宫。就是皇上召唤,还有太监带道,不能让你瞎跑。这不仅关系到后宫有许多嫔妃,男女不便,还关系到皇上的安全。

文彦博一声大喝:“主上暴得疾,乃系宗社安危,只能让你们这些奴辈出入禁闼,岂能不让宰相知道天子起居,你们想要做什么?”

史志聪吓坏了,宋朝没有,唐朝有故事,因为大臣管不到皇宫,于是几个皇帝让太监弄没了。文彦博又逼上一步,喝道:“自今天起,陛下病情或好或坏,必须一一见报。”

还怕这两个大太监不服,直接让人强行将史志聪与邓保吉拉到中书签军令状,皇帝病未好起来,宫中如果有事发生,宰相不知道,就将他们的头砍了。

两个太监手捧着军令状,很无奈。不但每天向文彦博汇报,连皇宫晚上门能不能关,都要请示文彦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