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然从林中飞出来十几支箭。
“不好。”一名护卫大声叫道。
前面叫完,后面一支箭插在他胸口上。
郑朗眼睛眯缝起来。
他久在战场,虽未动手,可看到过许多战斗场面。
非是其他,而是箭!而是侍卫的铠甲。
宋朝的铠甲标准是四十几斤,若论铁成本,不值两缗钱,为什么造价达到四十多缗。不是托军火商制造的,有研发成本,有利润,乃是朝廷自己制造的,没有任何附加值的四十几缗成本。
原因很简单,不但铁要冶炼,冶炼后还要经过锻锤,不会锻锤成百炼钢,但必须经炉火锻锤数次,将铁中的杂质除去。再经过严密的设计,逐一打造出来各个部件。
实际不可能所有铠甲都符合标准的,有的人贪污受贿,于是锻锤次数扣克,过份者连锻锤这一环节直接略去,用杂质铁直接打造盔甲,结果兵士穿在身上又笨又重,防御力又不强,拖累了兵士战斗速度,又没有保护好兵士,反而不及那些纸甲、皮甲与藤甲的优势。军械监改制后,情况稍稍变好一些,仍不能减少劣制盔甲的不断出现。
可只要盔甲按照标准打造出来,防御力很强的,不要说蛮人的弓箭,就是西夏的弓箭,若不是在射程内,弓弦还要拉满了,都不能给宋兵伤害。因此循虔道一战,郑朗身边的侍卫一个个变成人型坦克。
但是还有弓箭能伤害到这种盔甲。
在更强的神臂弓未出来之前,宋朝有一些特制射力很强的黄桦弓,能轻易的洞穿这种制式盔甲。
伏击的人不多,仅有十几人,可管用了。
多数箭皆射在侍卫身上,并且洞穿。郑朗立即反应过来,非是蛮人的弓,这是一场精心设制的阴谋。
侍卫石放大声喊道:“郑相公,快逃。”
又是一波箭射过来。
郑朗带的这批女真侍卫武力皆不错,可这个武力是在马上的,下了马,单体作战,并不占什么优势。面对这场精心设制的伏击,仅是两波箭,全部倒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