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地绘画了几张图画,又用文字做了它的说明,怕弄错了。

信迅速发向广州,郑朗坐下来沉思。因为两个文明差距太大,有的东西他知道,却不知道用什么手段变出来。但有没有类似蚊香这样有实际价值,对技术要求不严格的东西?郑朗坐下来仔细回想,可脑海里塞了太多的东西,一时半会却想不出来。

于是拿来各地官员递来的地图情报,在一张大地图上作出补充。这是他来到桂州后下的命令,将各州府的地形图以及瘴气分布地点,与各个相关情报一一送来。但还是不完善的,许多地带都是一片空白,并且还不知道这些官员献上来的资料有几分是正确的。

将大地图摊开,盯着地图,郑朗有些发愣。

地图超大,整整摆满了一张桌面,这是宋朝西南所有区域的地形图,包括四川西部。

看着地图,各种资料在郑朗脑海里翻腾。主要还是蛮人,若按大区域划分,从四川到沿海共分为七个大区域。第一部分是成都南方的诸蛮,邛部蛮、两林蛮、凤琵蛮、保塞蛮、乌蒙蛮等等,有投靠宋朝的,有投靠大理的,也有两边同时投靠的,或者东西不定的,主产是木棉制品,白毡,也产牛马羊,其中良细马虽是川马,因性格温顺,被策封为御马。自棉花普及后,对木棉需求下降,又控制了市马数量,朝廷于是采取郑朗的方法,用实物代替赏赐。但还是矛盾多多。

第二部分是威州茂州蛮,实际多是汉藏两族,也有其他的民族,但天知道后来哪变成哪儿的种族?这部分蛮人生性剽悍,不过后面没有一个统一强大的吐蕃支持,再加上宋朝市马贸易、朝贡贸易、蕃汉贸易等种种变相的安抚,反而成了最安静的一部。

第三部分是泸州到戎州之间的蛮人,这部分百姓开化得快,多用牛耕,家家户户有存粮,但因为盐井之争,虽朝廷用了种种抚恤政策,也不管用,一直叛乱不休。不大好解决,若放开盐井,实际盐不值钱,经宋朝的盐专营后才炒成的虚价。将盐井交给这些蛮人,整个四川盐政将会败坏。若朝廷管控,当地豪强认为这些盐井是他们的,而不是宋朝的,始终不服,这才导致战乱不休。

这一部分可以放在后面,关健是接下来的四大部分。

第一部分便是雷州半岛与海南的黎蛮,也未必全部是黎族人,发展到后来,还有其他民族。姓氏仅有王符张李数姓,同族同姓成亲制,土地多原始公社公有制,也出现私婢、私有财产,有名的便是黎族妇女的纺织工艺,图案精美程度连中原各大名牌产品都逊色一筹。还有银皮酒,槟榔,名香,椰子,小马,翠羽,黄蜡,苏木,吉贝等在中原抢手的物产,可惜因此闭塞,不能量化。仅是海边地带涌来一些汉人耕作,宋朝管理的也就是这些海边汉人地带,附从着各州县城附近的一些熟蛮,对离城市远的地方宋朝几乎不管不问。

这就是宋朝的羁縻制度,宋真宗曾这样表达过,朕曾戒边臣勿得骚扰外夷,若他们自相残杀,但用本地制度解决,勿得用国法绳之,否则必生事,羁縻之道,正在此尔。

所以出现许多地区反潮流,越来越落后。郑朗非得等侬智高将事情闹大了,才提出经营南方。

这是一种反潮流,吃力不讨好的落后民族政策。

第二部分便是分布范围更广大的峒蛮,其习性是奴隶制,奴隶生出的子女还是奴隶,女子劳动,樵苏种获,负贩趁墟,多是妇女的责任,而男子则抱哺炊爨,坐守茅庐。因此男人往往没有女子力气大,包括侬智高叛军中都有许多女子兵,战斗起来极其凶悍。特产有做工精美的细棉布,壮锦,瓷器。但农业与黎蛮一样,十分落后,高明者仅用脚踏犁,落后者刀耕火种。种植之后,旱不知道浇水灌溉,涝又不知疏浚积水,更不知粪壤,又不求好种籽,一任于天。

看到这种落后的情况,诸多官员不欲多事,从来不过问,包括流放到岭南的苏东坡,也不过教几个孩子识一些字。

第三部分便是荆湖南路的猺蛮,重财产婚姻,往往为之仇杀,生产也极为落后。但是因为临近中原,宋朝对这里治理也比较严格,许多蛮人转换为熟蛮户,但上面用心是好的,多次严令不得地方官员用种种变相的手段苛剥于民,但到了下面官员执行时却不同,产生了大量矛盾。况且背后还有一个梅山蛮,成了朝廷老大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