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是西北辽夏战役的进展情况,二是澶州黄河的决堤,三是手中的本身事务,太忙了,无暇他顾。
但最后的结果远超出吕公绰想像之外。
首先是杨察与陈执中的矛盾,而这根源又是言臣与宰相的矛盾。
赵匡胤兄弟看到唐朝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以及五代替更之祸,创建许多制度。重叠架空便是其中之一,架得有些狠,不是象专家所说的加强皇帝集权,对臣下分权分得狠,对自己同样分得狠,对皇帝权利也进行层层掣肘。
这种制度是导致冗政最大的关健。
也有好处,整个宋朝不会因某人能力不行而停止运转。例如王钦若丁谓为相,并没有给宋朝带来危害。例如宋真宗才能平庸,宋朝依然在发展。例如刘娥渴望学习武则天,但她在这种制度下永远不会成功。
直到朋党出现。
朋党一出现,那不是一小摄人,而是一大群人,有两省官员,两制官员,言臣,三司、六部,诸监,什么重叠掣肘也失去效果了,所以往后出现宋徽宗与蔡京,宋高宗与秦桧这样的宝贝组合。
现在没有,虽然吕范二人导致朋党出现,迅速被赵祯制止,没有扼杀掉,但让其停止了成长。
于是言臣成了宰相的死对头,如王尧臣所想的那样,有许多言臣以掰倒宰相为己任,为荣誉,在赵祯朝,仅贾昌朝学习吕夷简的打压,让言臣害怕,遭到言臣攻击最少,其他的诸相,包括庞籍、文彦博在内,都受到过言臣猛烈攻击。
言臣将夏竦弄倒后,又盯上一人,陈执中。
暂时没有轮到郑朗,郑朗的缝隙不大,难叮,陈执中的缝隙稍大一点,于是先咬陈执中。至于在他们叮咬下,首相轮换不息,有没有严重影响政策的延续性,谁去管!恐怕没有一个言臣考虑这件事。
言臣多次含沙射影说陈执中尸位素餐,陈执中心中很不悦,便责备御史何郯论事不实。此时何郯成为御史台第一战将,杨察维护之,替其辨护道:“御史,故事与祖宗家法许其风闻言臣,纵然所言不当,自由朝廷采纳。今以疑似之间,遽被诘问,臣恐台谏官畏罪缄默,非所以广言路也。”
陈执中也是找抽的。
那个御史不顺眼,学习贾昌朝与吕夷简,直接找一个借口弄下台得了,用胡说八道根本无法打击。
杨察辨解之言,让陈执中无法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