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郑朗不提黄河,赵祯再看还会疏忽。但提了,他已隐约感到其意义,将奏折放下,看着郑朗说道:“郑卿,继续往下说。”

“陛下,臣前面说过京师可以治理,便是此策。从河东到京畿两路,以及河北路,有许多地方乃是瘠地,还有许多盐碱地,除了种桑植麻外,若是种植庄稼,则是鸡肋之所,种之收益不高,往往一亩地一年产量不足一石,不种又为可惜。其实程师孟这个办法拓展开来,便是一条治地治河之策。将这些地划分出来,每隔几百顷就着各个山陵土丘设堤,只要就山陵矮丘设堤,不一定计其大小,用工就不会有太多。河水洪大时,设斗门放水,或者直接掘堤放水,泄洪压水势,等到水平之时,没有急流,将决口或与斗门关上,让太阳蒸发水汽,河水肥沃的淤泥便会沉淀下来,盐碱地还能冲涮其盐碱的含量。河水退去,用斗门或者再次决堤,将水势排去。一冬蒸发,围内所有水份全部蒸发,淤泥却全部积留下来,瘠地便会变成良田。一是能治河,二是能出更多的良田。这就是臣的第二条暂时治河之策。”

不会起多大作用,可是会起一部分缓解作用。

但有一个附带的作用,这个附带的作用甚至远远超过治河作用,那便是改良耕地。

王安石就是用此策,使是汴河得到八万顷良田,河北北流黄河、滹沱河、漳河与御河得到四万顷良田,十二万顷良田,一千两百万亩,一年即可增加粮食两千多万石!

因此沈括说了一句很公平的话,深冀沧瀛间,惟大河(黄河北流)、滹沱、漳水所淤,方为美田,淤淀不至于,悉为斥卤,不可种艺。

特别是河北路北路比较最为明显,因为地势低,海水经常倒灌,多是卤地,无法耕种,但一用此法改良,卤碱降低,上面再覆有厚厚的淤泥,立为美田。两相对比十分惊人的。

反对派领袖苏辙也不得不承认,黄河所淤,宿麦之利,比之他田,其收十倍。

产量是三四倍,但同样的面积,需要同样的种子,肥料,以及人工,收成却提高了十倍之数!

其实王安石变法,许多方面真的不错,只可惜宋朝底子太虚,王安石做得太急,主打方向为了国用,替国家敛财,导致许多方面没有做好,以至于失败,不能实现他的愿望,却引发党争,让郑朗时常想起来,十分叹息。

说出来真的很简单。

可是为什么没有人想到?

赵祯与几位宰相面面相觑。

王尧臣心中幸庆,幸好郑朗从契丹逃回来,就凭借郑朗这些奇思妙想,也足以让他担任大宋的首相之职。契丹人说他是放大版的管仲,不过矣。

赵祯说道:“准。”

又说道:“你再写一份详细的札子上来。”

不能就这样准了,还有许多细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