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陆续刊出,先是让人摸不着头脑,糊里糊涂,不知道在说什么。慢慢地回味过来,还有一部分人反对的,有的含蓄反对,有的直接怦击,后来包括欧阳修在内,都怦击郑朗是有意颠倒黑白。

郑朗也没有说自己一定是对的,对外界的争议,没有过问。相反,他认为自己思想还没有成熟,否则这篇仁义不会写得如此模糊不清。理论大胆地写,实事却是小心的做,便是郑朗的态度。

王嵩那边便出了问题。

郑朗让王嵩把好最后一关,乃是王嵩是宋朝有史以来最成功的密探,有着丰富的经验。

但王嵩做法十分简单,将这七百余人分批看押起来,然后严刑拷打,问一些很无聊的问题,你这一生做了多少坏事,有没有赌过钱,有没有狎过妓,狎了多少。

兵士不服,于是打,说了,俺就将你们放了。有的人熬不住,真说了,于是又用他们做榜样,你看,他说了,马上让他释放,吃肉喝酒,大夫疗养,回家团聚。种种恫吓哄骗的手段使出来。更多的兵士一五一十的“招供”。

胡乱的折腾数天后,仅剩下三百六十八人,这些人都是真正的铁汉子,面对王嵩的凶名,以及拷打并没有害怕。王嵩全部留了下来。其他人释放出去。

不敢找王嵩的麻烦,这个大和尚能杀人,能抢劫,能喝酒吃肉,能赌钱狎妓,能坑蒙拐卖,能软能硬,武艺高强,乃是宋朝最大的一陀烂肉,既然挑到这地步,一些人也不怕王嵩的武艺,说不定比王嵩武艺更高强,但王嵩还有一个官职在身,不敢打上司,心中不服,联名上书弹劾。

此事惊动了御史台,特务营对外没有公布,御史们也不知道情况,一是看不惯王嵩,二是无故刑讯兵士,触犯了朝廷制度。于是在朝会上好几个御史就此弹劾。

郑朗听了后,已经明白王嵩想做什么,站出来说道:“陛下,待会可以都堂,对王嵩廷对。”

赵祉同样意会,一些御史还想说,王嵩明显做错了,何必要廷对,况且王嵩有廷对的资格吗?赵祯冷静地说道:“诸卿,此事另有他由,诸卿不得多言。”

这是郑朗与赵祯的猜测,是对是错,还要等王嵩来回答。

到了都堂,王嵩带上来。几个大佬都是第一次看到这个大和尚,连赵祯与郑朗在内,都用好奇的眼神盯着他。但现在不是和尚,开始蓄发,是种世衡的主意。你做的种种,不适合做和尚,防止如来佛祖在天上会生气,索性你还俗吧。

除了一身横肉外,也没有看到相貌有多凶恶,赵祯问:“王卿,你为何毒打兵士?”

“陛下,请听臣言,郑相公让臣做最后的挑选,前面已经多次挑选,这是从三四十万兵士中挑选出来的,仅剩下七百余人,其他已不用臣观察了。故臣只看其人胆略。此营是以密探为主,做密探十有五六会让对方抓住,必受严刑拷打。陛下可以恕臣斗胆脱衣袒见?”

赵祯犹豫一下,说:“可以。”

王嵩将上衣脱下来,全身露出许多伤痕,过去很长时间,有的伤痕恢复过来,有的还没有恢复,大大小小的伤疤让人触目惊心。王嵩重新将上衣穿上,说道:“臣用的仅是一些杖鞭,然臣在西夏时,刑讯远胜于此百倍,夏贼为让臣招供,连拶指的酷刑都使出来,陛下,请看。”